池翎 作品

第 109 章 “你想把雙福要回...


他一時有些手足無措,後者倉皇后退半步,飛快用衣袖抹著眼睛:“沒、我沒事,我沒有不願意,少爺……我只是、我只是很開心……”

“我就是沒想到還能有這麼一天,我以為……我以為……”

他哽咽著說不出話,眼淚還直往下掉:“謝謝少爺還願意讓我跟在身邊,我會好好照顧少爺,為了少爺,雙福什麼都願意做!”

賀枕書也跟著紅了眼眶:“傻子……”

“好了,怎麼好像我拆散了你們似的。”眼看氛圍漸漸沉重,徐承志說笑似的緩和氣氛,“雙福想回去就回去,當初原本也只是替阿書收留你罷了,我家又不缺夥計。”

“多謝徐公子。”裴長臨拉著賀枕書坐下,幫他擦了擦眼淚,又道,“那雙福的賣身契……還請徐公子出個價吧。”

對方那親暱的動作看得徐承志牙酸,他悻悻移開視線,悶聲道:“收錢就算了,當初阿書把雙福送來時,也沒找我要錢。再說了,我要是真管你們要錢,你給得起嗎?”

買賣家僕價格不低,尤其是雙福這樣在大戶人家幹過活,懂

得料理家務,還會識字算賬的雙兒,在家僕中都是能賣出高價的。

想看池翎的《嫁給病弱木匠沖喜後》嗎?請記住[筆♂趣閣小說]的域名[(.co)(com)

徐承志道:“晚上雙福與我回家一趟,取走你的賣身契,再與我爹說一聲。”

雙福低著頭,輕輕應了聲“是”。

解決了一樁事,裴長臨也不打算在這書肆久留,便要帶著賀枕書離開。

徐承志將二人送出書肆。

“回去好好照顧阿書。”少年臨別前還抓住機會數落起裴長臨,“別以為請個家僕就萬事大吉了,阿書需要什麼你還不知道嗎?沒見過哪家像你這樣,把自家夫郎晾在家裡,隨隨便便幾個月不著家的。”

他頓了頓,半真半假的威脅:“你再這樣,當心我將阿書搶回來。”

賀枕書眉頭一皺:“我是物件嗎,還能任你搶來搶去?”

徐承志忙道:“阿書,我不是那個意思……”

賀枕書:“哼。”

裴長臨安撫地拍了拍賀枕書的肩膀,順著手臂滑落下來,牽起他的手:“徐公子可放心,以後不會這樣了。”

他抬眼看向徐承志,笑得溫和,眼底帶著幾分不著痕跡地得意:“阿書現在身懷有孕,我會時常回家,好好陪他。”

徐承志:“……”

他現在管這人收錢還來得及嗎???.

事情就這麼定下。

當天晚些時候,徐承志打點好一切,將雙福及對方的賣身契一道送來了二人家中。

有了值得信賴的朋友陪伴,賀枕書那沒安全感的毛病總算減輕了些。

裴長臨也終於能夠放心回到造船廠。

餘下的日子,裴長臨按照最初答應賀枕書的那樣,只要有空閒就會回家一趟。造船廠不能這麼頻繁請假,他便提前備好馬車,下工後連夜趕回來,翌日天亮前再離開。

而在見不到的時間裡,也總會寫信送回家裡。

裴長臨不善言辭,也不擅長寫信。旁人的家書大多是表露愛意,述說思念,而他卻是流水賬似的,將自己身邊發生的事記錄下來,事無鉅細講給賀枕書聽,想到哪裡就說到哪裡。

有時甚至一整頁紙都在向他講述工程進度,甚至詳細記載了當日的搭建流程,以及其中遇到的困難和改進方法。

賀枕書都不知道他寫的究竟是家書,還是工作日誌。

不過,這些書信都被賀枕書小心的珍藏起來,在許多年之後,也的確成為了後人研究遠航船建造方法的珍貴資料。

朝廷給了江陵營造司半年時間建造遠航船,但或許是設計者前期準備得足夠充分,也或許是裴長臨惦記著自己獨自在家養胎的小夫郎,硬生生將進度拉快了一倍。

轉眼到了十月中,遠航船大體建造完成,只等尋一個合適的時間下水試航。

這等大事就連船政大人都做不得主,得事先上報朝廷,經聖上應允後,再命專人算出黃道吉日。船政大人早在十多天前就把遠航船即將建造完成,可以擇日下水試航的事寫了奏摺送回京城,但朝廷那邊至今還沒有回應,眾人只能繼續等待。

既然是等待,那就沒有一定要留在造船廠的道理了。

夜色漸深,一輛馬車出了造船廠,急匆匆往府城的方向趕去。

“急什麼,你家夫郎還能跑了不成?”鍾鈞沒骨頭似的倚在馬車裡,見裴長臨那坐立不安的模樣,忍不住笑起來。

裴長臨放下不知多少次掀開的車簾,低聲道:“我只是擔心。”

最後這小半個月時間,造船廠趕著完工,

裴長臨忙得脫不開身,沒能按照約定回家陪小夫郎。

這事他已經提前與小夫郎在書信中說過了,而賀枕書也給他回了信,表示雖然真的很想念他,但還是能理解他事務繁忙,讓他先顧著正事,不必急著回來。

可裴長臨怎麼可能放心下來。

孕期的雙兒沒有安全感,對方上一回因為許久不見他,就難受得吃不好也睡不好,他哄了好幾天才終於把人哄好。

如今又是半個多月沒見面,還不知會變成什麼樣子。

裴長臨心下焦急,連工匠們慶祝工程告一段落的酒席聚會都來不及參加,早早溜了出來。

鍾鈞同樣不喜參加那些場合,便叫裴長臨捎了他一程。

這幾個月鍾鈞也沒少為那遠航船的事操心,累得頭上的白髮都多了幾根。他將亂糟糟的頭髮拂到腦後,摸出臨走前從酒席上順來的酒壺,仰頭飲了兩口,才道:“過幾日,我打算去蜀地一趟。”


裴長臨正又想掀開車簾看他們到了哪兒,聽言動作卻是一頓:“過幾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