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欣寶 作品

第六十八章 親政

既然不能兼併周天子的諸侯,那就效仿聖祖,吞併蠻夷土著。

……

一年後

鮮虞

這裡水草豐美,有許多鮮虞人正在放牧,還有一些鮮虞人正在農耕。

這時,一些鮮虞人看到了河水之上駛來了許多舟船。

鮮虞人對於這些舟船並不意外,早在欣元公子木時期,欣國就建立了與鮮虞之間的商業貿易。

欣國出售土鹽、絲綢,鮮虞出售牲畜、奴隸。

鮮虞並不是一個統一的國家,內部有無數氏族部落。

鮮虞是這些氏族部落裡最強大的一個氏族部落,成為了這些氏族部落聯盟的盟主(天下共主),因此,外人也稱呼他們為鮮虞人。

就好比,有夏氏成為了中原幾百個氏族部落聯盟的盟主(天下共主),因此,這幾百個氏族部落都被統稱為夏人。

欣國舟船抵達的氏族部落,是【河滄氏】,屬於鮮虞聯盟的一員,向鮮虞氏臣服。

幾十年前,河水氾濫,河滄氏的首領治水有功,因此,鮮虞王(白帝)賞賜了這片水草豐美之地給河滄氏棲息。

鮮虞王沿襲上古風俗,自稱白帝,統領七七四十九個國家(氏族)。

其實,自武公以來,歷代欣君也自稱過“皇帝”,類似鮮虞王的白帝,也是氏族聯盟的盟主。

欣君的皇帝,主要是在面對狄原人時的稱呼。

欣君既是周天子的封臣,同時又是狄原人的皇帝(氏族聯盟盟主)。

河滄氏位於河水邊上,在與欣國的貿易中,他們獲益最大。

他們購買欣國商船的土鹽和絲綢,然後將這些土鹽絲綢轉手賣給其他鮮虞聯盟氏族,再從其他鮮虞聯盟氏族手中購買牲畜和奴隸,最後又轉手賣給欣國商船。

通過這樣的中間商貿易,河滄氏短短十幾年時間,實力迅速壯大,積累了大量財富。

他們用這些財富擴充軍隊,拉攏盟友,逐漸地開始挑戰鮮虞王(白帝)在鮮虞聯盟中天下共主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