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章 南秈北粳

 “就類似於火器的測試場,不同型號的火器進行測試,選定最終版。”

 對於趙與珞的提問,趙昺也被問住了,只好用火器的測試進行比喻。

 “臣明白了,臣會在各地挑選一些官家所說的種地能手,派專人把他們送到瓊州科學院。”

 “善,這些也是我朝的科技人才,要像對待制造局李有錢他們那樣,好生對待。若是做得好,有重大立功表現的,朕還可以仿效製造局,給他們一個九品、七品的官身,甚至更高。”

 “嘶!”又要賜予官身,可見官家對這件事情的重視。趙與珞暗下決心一定要做好這件事情。

 “臣遵旨,臣會給他們講明白。”

 “嗯,糧食決定我朝的生死存亡,不可謂不重要。若不是馬尚書不斷從海外採購糧食,朕都不知道這廣南東路兩百萬餘萬百姓要餓死多少了。”

 “臣明白,俗話說的好靠人終究不如靠己。臣以為,不管何時,何事,我朝都要自力更生。”

 “元元黎民得免於戰國,逢明天子,人人自以為更生。好一個自力更生,興王大義,能有如此胸懷,我朝萬事可行。”趙昺點點頭說道。

 “官家過獎了。”趙與珞趕忙行禮,謙虛地回道。

 “李邦寧。”

 “老奴在。請官家吩咐。”李邦寧走上前彎腰行禮道。

 “從你那些乾兒子中挑選一名可靠心細之人,待人選挑選完畢之後,一同前往瓊州,先把這個試驗田給朕搞起來。”

 “老奴謝官家抬愛,老奴一定精挑細選,不負官家重託。”李邦寧的老臉盡顯喜色,連忙謝恩道。

 “嗯,要像人家小李子多學學,凡事都辦得井井有條,妥妥當當。”

 “哎,官家放心吧,老奴親自把關挑選一人前往瓊州。”

 “興王,隨朕出去走走吧,朕還是想看看這翔龍府一片插秧的情景。”

 “臣遵旨。”聽到這,趙與珞連忙站起來準備隨趙昺出城視察。

 對於趙昺將要出城,趙與珞早有心理準備,見怪不怪了。

 翔龍府外,身著便裝的趙昺領著趙與珞、李邦寧一起騎著馬,一路上走走看看。武壘則領著為數並不多的侍衛們不緊不慢地跟隨著。

 廣南東、西路,給人的感覺是隻種水稻,不種小麥,其實是不對的。

 從中唐時期到兩宋,嶺南地區一般在二、三月育秧(苗圃裡培育),待到六月小麥收割之後,即開始插秧,待到八月水稻收穫,又趕上冬小麥的種植。

 一年水稻、小麥可謂兩不耽誤。

 嶺南後來為啥又不種植小麥了呢?很簡單,一來,南方人喜歡吃大米。

 二則,北方冬天要下大雪,而下雪對於冬小麥又極為重要,有諺語曰——冬天麥蓋三層被,來年枕著饅頭睡。

 第三個原因,南方因為氣候原因,冬小麥的產量並沒有北方高。

 久而久之,南方種植小麥的情況就越來越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