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聚天下之英才

 趙昺說得一臉正氣,但這種話在眾人聽來,恐怕騙鬼,鬼都不信。

 馬南寶等人看著不堪入目的大宋“皇宮”暗下決心一旦搞出來之後,一定給官家和太后也做幾個爐子,擺起來讓宮中也顯得氣派一些。

 這皇家的爐子,千百年來還得數人家宣德爐最牛逼。

 所謂的“宣德爐”就是明宣宗朱瞻基在大明宣德三年親自參與設計監造的銅香爐,簡稱“宣爐”。

 這是華夏曆史上第一次運用風磨銅鑄成的銅器。

 這種銅器也屬於黃銅的範疇,含鋅量高達20%左右,當然了裡面還添加了黃金和其他貴重金屬。

 宣德爐選料上乘、製作精良,爐底鑄有“大明宣德年制”字樣,成為這個時期的代表。可惜的是到了崇禎年間,因皇帝缺錢,把大量的宣德爐化銅做錢。

 這哪裡是“皇宮”,還不如北邊那些豪門家的院子大。堂堂大宋竟然淪落到這步田地。

 馬南寶心如刀絞,恨不得長出翅膀飛回瓊州。

 趙士禎還有一項發明是火箭溜,這是一種“火箭”發射裝置,有點類似於後世的火箭炮。可以上下調整射擊角度,也是後世火箭炮發射裝置的雛形。

 火箭溜為圓柱體,內裝火藥產生動力,射程比弩、弓箭等遠得多。更神奇的是這款武器只有在碰撞目標之後才產生爆炸,繼而引起猛火,殺傷敵軍或者焚燒其物資。

 趙昺的一窩蜂便是按照火箭溜改進製造的。

 趙士禎窮盡一生心血,耗費全部家資,憑藉一己之力把華夏火器帶上了世界之巔,成就一代軍工大師威名。

 掣電銃、迅雷銃、火箭溜便是其傑作。

 但,明末四大案之一的妖書案,把無辜的趙士禎牽扯進去。令其一度精神恍惚,在極度鬱悶、悲憤中赫然辭世,一代大師就此歸於塵土。

 只有下一句:“散盡千金空四壁,秋風蕭瑟臥文園。”

 趙昺是知道這段歷史的,自然是不允許這種悲慘的事情在宋朝發生。

 事實上,趙昺給科學院、製造局充足的錢糧,更不惜耗費巨資購買民間絕活,甚至對於那些關鍵技術還許以品級。待遇不可謂不豐厚。

 然而即便如此,趙昺能拿得出手的科技人才還是太少了。

 “朕的趙士禎又在何處?”

 趙昺抬起頭,西邊出現一抹紅霞,預示著明天又是一個好天氣。

 注視著晚霞的趙昺更加堅信只有聚天下之英才,大行科技強國之路,才能拯救搖搖欲墜的大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