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9章 忽裡勒臺製度

 只不過並沒有等到忽必烈的到來,反而等到了忽必烈於開平即位的消息。

 按照阿里不哥的打算,等二哥來了之後,再搞一次較為“正式”的儀式。

 二哥沒來,大汗駕到了。

 這就沒法玩了,阿里不哥匆忙之間只能再次舉行“忽裡臺”。

 這便是歷史上忽必烈即位在前,阿里不哥即位在後的真相。

 先大汗指定的接班人尚且需要通過“忽裡臺”的推舉認可,更何況蒙哥死時並沒有明確記載留下遺命,這對於下一任大汗來說就更需要通過舉行“忽裡臺”大會獲得廣泛的支持。

 最重要的是舉行“忽裡臺”的地點可不是在開平。

 而在蒙古的大本營,合罕的駐地,即哈拉和林。

 僅從這一點來講,忽必烈開平即位便是非法的。

 而阿里不哥是在“蒙古本地”舉行的“忽裡臺”,自然是合法的。

 另外一個重要條件就是參與“忽裡臺”大會人員的構成:黃金家族的各宗王、地位高的大臣們和異密。

 忽必烈舉行的“忽裡臺”和阿里不哥的“忽裡臺”,誰的參與人數更多,身份更加尊貴?

 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

 阿里不哥原本的打算是先舉行元憲宗的葬禮,然後在憲宗的殿帳內舉行“忽裡臺”大會。

 只不過忽必烈先下手為強,召集隨軍的諸王、貴族、漢人舉行“忽裡臺”大會,成功篡奪了大汗之位。

 反觀阿里不哥一方則是完全遵守草原規則的。甚至無數次派人催促忽必烈儘早返回,以便參加葬禮,舉行“忽裡臺”。

 可謂做到了仁至義盡。

 忽必烈採用非常規方式提前上位,完全打亂了阿里不哥以合法手續繼承大汗之位的計劃。

 然而,惱羞成怒之下,“人多勢眾”,並且率先發起攻擊的阿里不哥並沒有笑到最後。

 在與南宋達成“和議”之後,沒有了後顧之憂的忽必烈憑藉著漢人地區的經濟、物質基礎,以及優勢兵力,經過四年苦戰,終於獲得了大汗的名義。

 雖然有了大汗的名分,但忽必烈的這個大汗稱號卻已經今非昔比,徒有虛名。西方的四大汗國逐漸與忽必烈離心離德,漸行漸遠。

 阿里不哥投降了,然其本人與眾多追隨者之命運,卻悽慘至極。

 (使用兩章的篇幅簡單地介紹了一下元朝內亂不止的原因,同時也為以後的劇情發展提前做一些簡單的鋪墊,不喜歡的書友可以略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