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197章 古代三大改革家

 第197章 古代三大改革家 

 隨著晚上直播時間的臨近,各朝古人也都做好了準備。 

 尤其是大明首輔張居正,更是心緒不寧的等待著直播的到來。 

 下午天幕在播放流浪地球的時候,張居正雖然也有在觀看,但是有些心不在焉,心中一直想著晚上直播的事。 

 畢竟改革失敗不說,就連家人也受到牽連,沒有一個好下場。 

 這讓他有些無所適從,不知道還應不應該不顧大家的反對,強行推行改革一事。 

 而今晚的直播至關重要,他希望可以從中找到解決之道,避免悲劇重蹈覆轍。 

 “大家晚上好,我是主播蘇晨,歡迎大家準時觀看直播。” 

 晚上七點的鐘聲一敲響,蘇晨就準時和大家見面。 

 張居正:主播晚上好,老夫等候多時了。 

 蘇晨見狀,會心一笑,看得出來張居正還挺心急的。 

 “既然張首輔這麼著急,那主播也不多廢話,現在就說一說張首輔的事蹟。” 

 “張首輔的赫赫功績,使他與商鞅和王安石,一同並列為中國古代三大改革家。” 

 各朝古人見此情況,也沒有什麼意見,主播能夠早點開始,那當然是最好了。 

 正好很多人也對張居正非常感興趣,尤其是各朝的統治者,他們也想知道大明首輔張居正有怎樣傳奇的一生。 

 畢竟張居正改革的名氣非常大,尤其是一條鞭法,更是讓各朝皇帝深感佩服。 

 現如今可以從主播口中瞭解張居正的具體事蹟,尤其是張居正改革的具體詳情。 

 各朝的統治者希望可以從張居正改革中得到一點啟發,說不定能用於他們的朝代。 

 “1525年,嘉靖四年,張居正在荊州一位秀才的家裡出生。” 

 “先祖張關保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大同鄉,因跟隨朱元璋起義並屢立戰功而被封為千戶長,後納入軍籍成為世襲的軍戶。” 

 “張居正的曾祖父張誠雖有軍籍但生活貧困,祖父張鎮曾擔任荊州遼王府護衛,父親張文明雖然有才學但屢試不中,最後只是個落第秀才。” 

 朱元璋:張關保很不錯,為咱的大明生了一個好後代,理應當賞。 

 先祖張關保:沒想到我老張家出了一個這麼有出息的後代。 

 曾祖父張誠:還以為到我這一代破落了,不曾想後代真爭氣。 

 祖父張鎮:好,好,好,我們老張家出了一個麒麟兒,為我老張家光宗耀祖了。 

 父親張文明:我雖然是落第秀才,但我好大兒可是大明首輔,此生無憾了。 

 “張居正的家庭出身較為普通,但後世關於張居正的出生傳說比較神奇。” 

 “據記載,張居正的母親趙夫人曾經在夜裡看見住的房子裡有火光,火光向上照的天都很亮,頃刻一個約五六歲的青衣童子緩緩地從天而降。” 

 “然後在趙夫人的床邊繞了一下,於是趙夫人就懷有身孕了,一共懷了十二個月的時間才出生。” 

 “張居正出生當晚,其祖父夢見有大水突然出現,然後溢到了張家的庭院裡。” 

 “張居正的祖父大驚便問奴僕大水從哪裡來,僕人對他說大水是從已故少保張純的家中流出。” 

 “正好當天晚上張居正的曾祖父也夢見有月亮墜入水缸中,隨後化為一隻白龜,浮在泛動的波光中,不久張居正就出生了。” 

 “曾祖父認定白龜就是這小曾孫,於是給他取了個名字叫張白圭,希望他來日能夠光宗耀祖。” 

 趙夫人:這確實是真的,我沒有說謊,那個青衣童子很可能就是文曲星下凡,要不然我兒子怎麼能一路坐上首輔的位子,我兒子就是文曲星下凡。 

 曾祖父:我剛剛做夢看到白龜,曾孫子就出生了,肯定不可能有這麼巧合的事,兩者之間一定有某種關聯,答案毫無疑問,小曾孫就是白龜。 

 各朝古人看得半信半疑,一時也不知道這是真是假。 

 各朝的讀書人對此嗤之以鼻,絲毫不會相信這等荒謬之事。 

 他們都是儒家學子,子不語怪力亂神,從來不相信這種鬼怪亂神之事。 

 這些把戲不過是哄騙那些無知的老百姓罷了,根本就不可能騙到他們。 

 一般來說,在編撰各朝皇帝的事蹟時,就會以春秋筆法記錄一些奇異之事,以便讓老百姓相信他們的皇帝不是平凡人,這樣更有助於統治。 

 不過各朝的老百姓對此事深信不疑,覺得張居正有這些神奇的傳說很正常。 

 畢竟從一個落第秀才的家庭出生,然後一路成長為大明首輔,本身就說明了張居正的不平凡。 

 一個不平凡的人,出生時有這些異象太正常不過。 

 畢竟他們就經常從讀書人那裡聽說,哪個大人物出生就有異象,註定此人一生都不平凡。 

 “張居正少年聰穎過人,五歲時入學,十歲能熟讀經書,成了荊州府遠近聞名的神童。” 

 “1536年,嘉靖十五年,十二歲的張居正參加童試。” 

 “荊州知府李士翱做了一個夢,夢見上天要他把一個玉印獎給一個兒童。” 

 “第二天他監考,一見張居正就怦然心動,認定這就是夢中所尋之人。” 

 “興奮地對張居正表示白圭不足以成為他的名字,認為張居正日後一定能成為當朝皇帝的老師。” 

 “而自己是因為得到上天的使命而已,於是就將張居正的原名白圭改為居正。” 

 “並囑咐小張居正要從小立大志,長大後盡忠報國。” 

 “於是將其推薦給學政田頊,張居正當場寫出《南郡奇童賦》一文,獲得考官等人的讚賞。” 

 李士翱:哈哈,本官說什麼來著,本官當初就看首輔大人註定不凡,果然被本官說中了。 

 他當初做完夢的第二天,就看到年僅十二歲的張居正,一眼就看出對方日後必定飛黃騰達。 

 現在看來,果然不出他所料。 

 當初他看中的人一路高升,成為權傾天下的大明首輔,這種感覺當真是奇妙。 

 而且說起來,居正這個名字還是他給起的。 

 之所以起這個名字,是希望張居正長大以後可以盡忠報國,行端坐正。 

 田頊:張首輔當初一首《南郡奇童賦》當真是令人驚豔,也不怪張首輔能取得這麼大的成就。 

 當時荊州知府把張首輔引薦給自己,他還不怎麼相信小小年紀的張首輔有多大能耐。 

 直到一首《南郡奇童賦》出來,他才徹底相信這個世界上是有神童的。 

 這首詩賦出來的那一刻,他就知道張首輔日後必定不凡。 

 “1538年,嘉靖十七年,張居正參加武昌鄉試,受到主考官湖廣巡撫顧東橋的高度讚賞。” 

 “顧東橋將自己的腰帶和錢贈予張居正,並預言他日其必定能身佩玉帶,但顧東橋為磨鍊張居正而故意使其落榜。” 

 “1541年,嘉靖二十年,才高氣傲的張居正順利通過鄉試,成為一名少年舉人。” 

 “湖廣巡撫顧東橋對張居正非常賞識,曾對別人說此子將相才也。” 

 “並囑咐張居正,希望張居正能夠樹立遠大的抱負,不要只做一個少年成名的舉人。” 

 顧東橋:當初一見張首輔,本官就知道張首輔有將相之才,果然不出本官所料。 

 那時張首輔還沒有參加鄉試,他就已經聽說過張首輔的大名。 

 等張首輔來武昌參加鄉試,他特意把張首輔找來談話。 

 經過一番交談,傳言不虛,張首輔確實名副其實。 

 但他深刻的明白,一個少年天才過早地成為舉人,並不是什麼好事。 

 哪怕再好的一塊璞玉,也需要經過打磨,才能成為絕世珍寶。 

 他非常看中張首輔,不希望傷仲永的遺憾再次出現。 

 也正是抱著磨鍊張首輔的心思,他才稍微施加手段讓張首輔落榜。 

 張首輔第二次參加鄉試時,他驚喜的發現張首輔的才華比之前高了一大截。 

 那個時候,他就知道自己的判斷沒有錯。 

 正因為有了三年的磨鍊,張首輔的造詣更上一層樓。 

 “1547年,嘉靖二十六年,二十三歲的張居正以優異的成績高中二甲進士,被選為庶吉士進入翰林院。” 

 “徐階重視經邦濟世的學問,在其引導下,張居正努力鑽研歷朝典章制度,為他日後走上政治舞臺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明初為了加強君主專制,廢丞相,設內閣,其職能相當於皇帝的秘書廳。” 

 “首席內閣學士稱首輔,張居正入翰林院學習的時候,內閣中正在進行著一場激烈的政治鬥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