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08章 封神之戰

 第208章 封神之戰 

 就蘇晨所知道的,大家之所以對李世民如此推崇備至。 

 除了李世民在文治方面的成就,最主要的就是李世民在武功方面的卓越功勳。 

 李淵雖然建立了大唐,但只是一個割據政權罷了,領土面積只有全國的四分之一左右。 

 而剩下四分之三的領土,全都是李世民一個人打下來的。 

 也正是因為李世民的封神之戰,才使得他有這麼大的威望,乃至於最後成功奪取皇位。 

 要細數李世民的封神之戰,一共有四次大型戰役。 

 正是通過這四次戰役,才使得大唐統一天下,也為李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積蓄了實力。 

 要介紹李世民,就不得不說他的封神之戰,蘇晨慢條斯理的給各朝古人緩緩說來。 

 “李淵建唐之後,長子李建成被立為太子,次子李世民封秦王。” 

 “此時出生的唐王朝還只控制著山西、關中和四川,並未完全統治全國。” 

 “外部此時還有強敵,開疆擴土這種高危作業交給皇帝和太子顯然不太適合,也只好請秦王李世民辛苦辛苦了。” 

 “如果說建唐之前是老李家群英薈萃的群戲,那建唐之後就屬於李世民一枝獨秀了。” 

 “在歷時近五年的統一戰爭中,李世民四處征戰,為建立統一的大唐帝國做出了傑出的貢獻,成為李唐王朝第一大功臣。” 

 李淵:哎!朕後悔啊!早知道不給老二功高震主的機會,現在說什麼也晚了。 

 開疆拓土確實如主播所說的,他身為一國之君不適合出征,而老大是太子也不適合。 

 想來想去,也只有戰功赫赫的老二最合適了。 

 最後老二也確實沒有讓他失望,把天下的割據政權全都消滅殆盡。 

 可也正是給了老二征戰天下的機會,才讓老二越做越大,以至於實力膨脹的同時,野心也跟著一起膨脹,最後釀成弒兄殺弟的慘劇。 

 他時常在想,要是當初不給老二做大的機會,說不定可以避免兄弟相殘的悲劇。 

 “公元617年,反王薛舉稱帝,建立西秦政權。” 

 “薛舉率十萬大軍攻打大唐,一路南下兵臨大唐邊境,李世民臨危受命發兵迎敵。” 

 “第一次獨自領兵的李世民很開心,摩拳擦掌打算秀一把身手。” 

 “可惜出師未捷先犯病,也不知道路上吃啥了,剛趕到前線就生了重病。” 

 “虛弱的李世民叫來了心腹劉文靜和殷開山,對著兩人就是一番囑託。” 

 “李世民:薛舉此時孤軍深入,糧草不足,咱們可千萬等我病好了再出戰。” 

 “劉文靜和殷開山嘴上答應得好好的,然後領著大軍出城,和西秦軍殺了個我死他活。” 

 “最終唐軍慘敗,屍體被薛舉擺成了小山。” 

 “劉文靜拽起躺在病床上的李世民就逃回了長安。” 

 “李世民很鬱悶,自己這屬於啥也沒幹成,專門出去得了場病。” 

 李世民:誰說不是呢,信心滿滿的去建功立業,結果一路上光生病了。要是這樣也就算了,可偏偏手下不省心,打了敗仗,被迫落荒而逃。 

 也不知道該說他運氣差還是什麼,早不生病晚不生病,偏偏那個時候生病,導致他功虧一簣。 

 現在想來,他還覺得鬱悶。 

 更讓他心裡不爽的,就是手下不聽他的指令,導致大軍損失慘重。 

 要不是劉文靜和殷開山都是他的心腹,他說什麼也不會善罷甘休,輕易饒了他們兩人。 

 “聽說唐軍大敗,李淵慌了,嚇得想遷都。” 

 “李世民這時病總算是好了,苦勸李淵讓自己再次領兵一雪前恥。” 

 “九月,薛舉死亡,其子薛仁杲(gao)繼立。” 

 “李世民又被任命為兵馬大元帥討伐薛仁杲,兩軍在城池相持不下,雙方挖深溝築起高高營壘相持六十多天。” 

 “薛軍十多萬,軍隊的氣勢強盛,多次前來挑戰,李世民按兵不動以挫敗敵軍的銳勢。” 

 “無論敵人怎麼叫囂,拒不迎敵,手下將領不管怎麼勸就是不打。” 

 “等到敵人糧草快吃光了,薛軍將領牟君才、梁胡郎前來投降。” 

 “李世民認為敵軍的銳氣已經喪失殆盡,於是下令開城迎敵。” 

 “緊接著派將軍龐玉先在淺水原南駐紮以引誘敵人,敵將集中軍隊前來抗擊,龐玉軍幾乎失敗。” 

 “這時李世民親自率領騎兵出其不意出擊,敵方將領遠遠望見,再次回軍抗拒。” 

 “李世民率領精銳騎兵數十人攻入敵陣,他與軍隊裡外配合一齊奮力攻擊,敵人全軍潰敗。” 

 “李世民斬賊首級數千個,掉入山澗山谷而死者不計其數。” 

 “李世民率領隨從二十多個騎兵追趕逃跑敵軍,一直追擊到敵人大本營。” 

 “當晚,李世民大軍陸續到來,四面合圍,令敵人恐懼不已。” 

 “早晨,薛仁杲打開城門投降,李世民俘虜對方的精兵一萬餘人,男女五萬口。” 

 李淵:主播又來這套,朕什麼時候被嚇得想遷都,不能為了捧老二就貶低朕吧! 

 之前主播通過貶低他來抬高老二,他都沒有說什麼,結果這次又來這一套。 

 薛舉建立的西秦政權雖然強大,也遠遠不是大唐的對手。 

 即便老二出征不利,打了敗仗,他也不至於嚇得遷都。 

 他大唐兵強馬壯,打敗西秦政權不成問題。 

 況且老二隻是生病了,並非不是薛舉的對手。 

 只要老二病好了重新來過,打敗西秦政權輕而易舉。 

 所以說他嚇得想遷都,這根本就是無稽之談,假的不能太假。 

 “在戰勝敵人後,李世民和諸位將軍大擺慶功宴,有人趁機問出了心中的疑惑。” 

 “剛開始大王野戰攻破敵人,但敵人還保有堅固城池,而大王沒有攻戰之器具,用輕騎兵轉戰追逐,不等待步兵,直接迫於敵人城下,我們都懷疑你不能取勝,然而竟然攻下了城池,這是什麼緣故?” 

 “李世民:這是用權宜之計逼迫他,使他們的計謀沒有機會發出,因為這個原因戰勝。” 

 “李世民:敵方將領依靠往年取勝,加之長期養足了銳氣,見我軍不出,心中對我輕視。現在敵軍見我出戰,十分高興,全部軍隊前來作戰,雖然我已擊破他,但擒捉殺掉的還少。假若不急速追逐,敵軍回軍投入折墌城,薛仁杲收攏安撫,那就不可能戰勝了。” 

 “李世民:再說敵軍兵眾都是隴西人,戰敗逃散,來不及回顧,敗逃到隴外,則折墌城自然空虛,我軍隨後壓上,敵人因恐懼而投降。這些可謂是已定的計劃,諸君難道全部看不見嗎?” 

 “眾位將領聽完後,對李世民是佩服不已,紛紛表示這不是普通人能想得到的。” 

 李世民不禁點點頭,表示贊同,情況也確實如此。 

 主播所說的那番話,也正是他當年親口說的。 

 他之所以不等著大部隊到來再去攻城,只因他看得到其中的最佳進攻時機。 

 當初他雖然使用計謀打敗了敵人的主力部隊,但根本就沒有殺多少人,敵人的實力還保留著。 

 一旦敵人跑回老巢緩過勁來了,那他到時候就不好對付了。 

 況且他下令追趕也是想要嚇唬那些敵人,把敵人嚇回老家。 

 那些敵人都是隴西人,只要一路嚇唬敵人,那些敵人就會繞過城池跑回老家。 

 如此一來,敵人堅守的城池就沒有多少守軍了,他再去攻打的話就容易多了。 

 最後事實證明,戰事的發展也都在他的預料之中。 

 “熱血青年李世民打仗時總是身先士卒衝在最前面。” 

 “這種打仗方式,讓李世民總能清晰的感知戰場的第一手信息,從而做出絕對精準的戰略決策。” 

 “當然,這種戰鬥方式的缺點就是危險。” 

 “李世民的六匹神駒,颯露紫身中九箭而亡,拳毛騧(gua)身中九箭而亡,什伐赤身中五箭而亡,青騅身中五箭而亡。” 

 “戰馬如此,那戰馬上的人可想而知有多麼危險。” 

 李世民:朕小時候沒有看過太多兵書,但是總能一眼就看到敵人的弱點所在。 

 他最後仔細思索了一下,為什麼可以在戰場上非常準確的做出戰略決策。 

 這多少得益於他親臨戰場前線的拼殺經驗,這種身臨其中的戰爭感悟可比兵書上學到的更加鮮活。 

 不過雖說親臨戰場能夠讓他做出最準確的決策,但缺點同樣明顯,神駒的下場就是代價。 

 六匹神駒是他最喜歡的坐騎,可最終的結局卻並不好,相繼戰死沙場。 

 不過為了表彰這六匹神駒做出的貢獻,他已經讓人制作昭陵六駿浮雕石刻。 

 等他百年之後,就讓六匹神駒陪著他到地下世界。 

 “這一戰繳獲精銳騎兵很多,李世民仍令薛仁杲兄弟率領。” 

 “李世民與他們遊樂騎射,沒有什麼距離隔閡。” 

 “投降的敵將感恩並懾於李世民的威勢,都願意以死報效。” 

 “當時李密剛剛歸附,李淵命令李密騎馬去迎接李世民。” 

 “李密見李世民天姿英明威武,軍威嚴肅,深表佩服,私下對殷開山誇讚李世民。” 

 “真是英明之主啊。不是這樣,憑什麼來平定禍亂呢?” 

 “李世民凱旋歸來,在太廟獻大捷。” 

 “李淵封李世民為太尉、鎮守長春宮,關東兵馬全部受他節制調度。” 

 薛仁杲:李世民的胸襟令我深表佩服,也難怪可以奪得最終的皇位。 

 說實話,他一生中很少佩服什麼人,而李世民就是其中一個。 

 在李世民率領大軍包圍城池的時候,他迫不得已之下不得不投降。 

 在投降那一刻,他都已經做好了被李世民羞辱的心理準備。 

 可沒想到,李世民不僅沒有折辱他,還讓他繼續率領精銳騎兵。 

 這份胸襟之寬大,令他深深折服,並心甘情願為李世民效力。 

 試問天底下有多少人可以做到這一點,上一刻兩人還是敵人,下一刻兩人就是親密無間的戰友,恐怕也唯有李世民這樣心胸的人才能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