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55章 被蘇聯寄予厚望的蔣介石

 “但吳佩孚閒不住,表示自己要出山,天王老子也攔不住。” 

 各朝古人對吳佩孚的遭遇唏噓不已,世態炎涼可見一斑。 

 但大家也非常明白,從高處跌落也並非一定會被人欺,這和個人品性息息相關。 

 “張宗昌表示自己對老張家絕無二心,張作霖遂又恢復了他的指揮權。” 

 收留原先的主帥在他看來,實在是極其愚蠢的決定。 

 “此前投靠段祺瑞的孫傳芳這才幡然醒悟,決定聯合東南五省的直系督軍反擊奉系。” 

 “開戰之前,馮玉祥不在國內,去蘇聯考察了,直到9月才回國。” 

 但唐繼堯一直拒絕和孫中山合作,不願意和革命勢力走近,也從來沒有擔任過選舉出來的元帥。 

 “但來歸來,蕭耀南事先和吳佩孚立了君子之約,湖北的事吳佩孚不能插手。” 

 “姓唐的如果敢來送死,保準讓他有來無回。” 

 “起因是護法運動時期,國民非常會議選舉孫中山為大元帥,唐繼堯、陸榮廷為元帥。” 

 “1926年4月,大戰爆發,奉系、直系、晉系同時出兵夾擊國民軍。” 

 而唐繼堯雖然是國民非常會議選舉的元帥,地位僅在大元帥孫中山之下。 

 他擔心吳佩孚趁機搞事,本想直接拒絕的。 

 他是不能理解吳佩孚的大局觀,剛剛和張作霖打完仗,轉頭就要和張作霖一起去對付馮玉祥。 

 哪怕再怎麼和馮玉祥有恩怨,也不能不顧及大局,四面出擊消耗實力。 

 “但是很快,馮玉祥發現自己打不過中外勢力聯合上陣,這誰受得了。” 

 “胡漢民何德何能,根本沒資格跟自己比。” 

 “1926年初,結束了內戰的奉軍再度入關。” 

 “1926年3月,反馮玉祥聯軍與國民軍在直隸地區爆發多場戰鬥。” 

 “見孫傳芳反對出兵,蕭耀南也隨即附和,力主吳佩孚不要四面結仇。” 

 “李景林也表示自己絕無二心,但張作霖不信,李景林就此退出軍界。” 

 “至於吳佩孚是怎麼東山再起的,過程稍微有點曲折。” 

 “而新桂系向來支持革命,看不慣唐繼堯之流。” 

 “蕭耀南被說的甚是慚愧,便派人把吳佩孚迎到了武漢。” 

 “聲言願意重新立其麾下,想通過曹錕與吳佩孚冰釋前嫌。” 

 “當時廣西的舊桂系已經覆滅,取而代之的是以李宗仁、白崇禧為首的新桂系。” 

 可偏偏那麼多人前來勸說,尤其是寇英傑等人,動輒就站在道德制高點指責他,迫使他一時心軟收留了吳佩孚。 

 不管是為了統一大業,還是為了報仇雪恨,他都不會放過馮玉祥。 

 俗話說一山不容二虎,收留了吳佩孚,他蕭耀南又該如何自處。 

 “以前他兵強馬壯,大家不得不臣服於他。” 

 沒有蘇聯的援兵,他也知道國民軍肯定打不過聯盟軍。 

 “因而,東南五省督軍便在孫傳芳的勸說下,拒絕與馮玉祥開戰。” 

 “馮玉祥本人不在,國民軍群龍無首,誰也不聽誰的,各有各的打算。” 

 “見僅靠自身實力報不了仇,張作霖開始四處拉攏盟友,聯合吳佩孚和閻錫山,約定三家共同出兵對付馮玉祥。” 

 “說要是沒有吳大帥,你小子能有今天的地位嗎?” 

 但東北是張作霖的地盤,他哪裡有能力打通東北通道,求援一事也就只能作罷。 

 “河南是吳佩孚的老巢,經營許久,根基還算穩固。” 

 吳佩孚的遭遇也讓各朝很多上位者警醒,不可一味地苛責下屬,以免將來某一天遭受反噬。 

 “於是吳佩孚就接管了蕭耀南的兵權,又在湖北東山再起。” 

 “而與汪精衛平起平坐的胡漢民,早在半年前就因為廖仲愷遇刺案也被派去蘇聯考察了。” 

 “就這樣,吳佩孚在武漢做了九個月的寓公。” 

 “況且,先總理北上的時候是他跟著,先總理生病是他在身邊陪伴,就連先總理的遺囑也是由他起草。” 

 “結果半年前還登上美國時代週刊呼風喚雨的吳佩孚,此時竟然淪落成了一個無處可歸、四處漂泊的流浪漢。” 

 只是有些可惜,要是在全盛時期,他單槍匹馬就可以剿滅馮玉祥。 

 “1925年10月21日,討賊聯軍總司令部在武漢建立,吳佩孚任總司令。” 

 “1926年3月,日本海軍掩護奉軍艦隊進攻大沽口。” 

 “但是,由於大家都是督軍,各不服誰,需要找個有地位有聲望的人出來牽頭。” 

 時局發展之快,讓各時代很多人深感詫異。 

 “見戰爭已經無法避免,鹿鍾麟便將段祺瑞驅逐下臺,然後收攏兵力撤至南口。” 

 可一旦吳佩孚虎落平陽,那就只有被犬欺的下場。 

 原本他戰前還信心滿滿的,不覺得聯盟軍能把他怎麼樣。 

 “但他認為,既然非常國會選舉自己做革命政府的元帥。” 

 “見南方各省的直系督軍都不搭理自己,吳佩孚只好去到河南發展。” 

 令他更加無語的是,還給吳佩孚機會,讓其擔任聯盟軍的最高統帥。 

 “而蕭耀南手下的幾個師長,如寇英傑因為支持吳佩孚,反倒架空了蕭耀南。” 

 為了擔心吳佩孚在湖北搞事情,他還特意和吳佩孚約法三章,不讓對方插手湖北的事情。 

 “吳佩孚為了籠絡人心,任命寇英傑為河南督軍,齊謝元為直隸督軍。” 

 “不久後,張作霖令人繳了李景林和張宗昌的械。” 

 “吳佩孚只得再次出逃,這一次他坐火車逃往湖北。” 

 “由此可以看出,雖然吳佩孚的性格不怎麼樣,但他在恩賞這方面也是真不含糊,從來不虧待小弟。” 

 哪怕戰敗了,他的人脈部下依舊在,總能找到願意為之效忠的人。 

 “雖然唐繼堯不願屈居孫中山之下,並未擔任過元帥,且一直拒絕與革命勢力合作。” 

 一連串愚蠢的決定,以至於最後被屬下架空兵權,落得一無所有的下場。 

 所以說起來,吳佩孚和張作霖有共同的敵人馮玉祥,也難怪張作霖會尋找吳佩孚聯盟了。 

 但結果很可惜,他並沒有能夠帶著蘇聯的援軍回來。 

 現在回想起當初引狼入室的愚蠢決定,他就不禁暗自懊惱,深深的後悔。 

 剛才孫中山去世後,大家還在爭論胡漢民和汪精衛誰會鬥爭勝利。 

 “當時的湖北督軍叫蕭耀南,這個人是吳佩孚的絕對心腹。” 

 “搞定直魯聯軍後,張作霖發現自己被馮玉祥莫名其妙擺了一道。” 

 “唐繼堯得知新桂系不借道,勃然大怒,派出三路大軍七萬人馬,氣勢洶洶的殺向百色。” 

 國民革命軍的兩個大佬相繼離開,最終卻是名不見經傳的蔣介石成為了最大的贏家。 

 “損失巨大,精心打造的七萬精銳所剩無幾,三十萬雜牌也折損十多萬。” 

 “結果等到開戰後,國民軍兵敗如山倒,陷入崩潰邊緣。” 

 除了內部的叛徒,他最痛恨的就是馮玉祥了。 

 他明明留下遺囑,讓胡漢民擔任大元帥帶領國民黨,但汪精衛為了一己私利破壞內部團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