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257章 桂系名揚天下

 可一旦戰局不利,昔日被壓制的矛盾就會暴露出來,有人背刺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嬴政:這上行下效還真是諷刺,前有孫傳芳背叛吳佩孚,後面孫傳芳的下級就有樣學樣。 

 “然而,直魯聯軍的戰鬥力實在低的莫名其妙。” 

 “1926年9月,馮玉祥從蘇聯回國。” 

 “10月3日,第七軍乘勝進攻德安。” 

 唐生智:自古以來,想要讓下面的人心悅誠服,就必須有拿得出手的東西。 

 “第四軍援贛期間,李宗仁指揮第七軍繼續在江西大殺四方,屢次擊敗孫傳芳主力,打得安徽軍務督辦陳調元不禁感嘆廣西軍是鋼軍。” 

 正是出於對孫傳芳見死不救的怨恨,在得知孫傳芳被自己小弟背刺後,他的臉上難得露出一絲笑容。 

 一想到第三軍軍長朱培德的見死不救,他就恨得牙癢癢。 

 自從和北伐軍對戰失敗後,他就知道自己已經大勢已去了。 

 “蔣介石連武昌的兩萬殘兵都打不過,之所以認為孫傳芳就是經驗包。” 

 不過他儘管對此早有心理準備,但看到自己失勢後,全都來踩一腳,依舊讓他感到心寒。 

 “9月30日,第七軍軍長李宗仁率部,在武寧若溪與孫傳芳大軍謝紅勳部相遇。” 

 “9月19日,南昌城內的工人、學生及部分警備隊響應,協助程潛的第六軍襲佔南昌。” 

 但現在看來,倒是他高估了此人。 

 “隨後五萬奉軍還陳兵於黃河北岸,準備隨時接管河南防務。” 

 “幾個月後,吳佩孚離開河南,前往重慶尋找四川軍閥楊森的庇護。” 

 “可是這些兵馬只是名義上歸吳佩孚指揮,真正能調動的可戰之兵少的可憐,並且河南的實力派軍閥靳雲鄂也不聽吳佩孚指揮。” 

 “11月8日,蔣介石下令攻城,城內殘敵投降。” 

 “但孫傳芳認為吳佩孚日落西山早晚必倒,不如借北伐軍之手消滅了最好。” 

 說來說去,孫傳芳落得如此境地,也是自己活該。 

 “北伐軍殺出廣東後橫掃兩湖,打得吳佩孚是精銳喪盡。” 

 還有靳雲鄂同樣讓他無助,連當前基本的形勢都看不清楚,他對此無話可說。 

 既然蔣介石沒有帶領大家的能力,那他自然想要取而代之了。 

 “曹錕走後,靳雲鄂作死,表示河南是自己的地盤,奉軍要敢南下,將堅決還擊。” 

 “可常言道,落毛的鳳凰不如雞。” 

 北伐軍攻城拔寨,一路北上,勢如破竹,都快打到家門口了。 

 “不過張作霖是明白人,他知道這時候的頭號大敵是北伐軍。” 

 “蔣總司令應該是太累了,不如休息吧!接下來讓我指揮,別說是江西,拿下南京也不在話下。” 

 而他的第六軍也將立下大功,為北伐軍的順利推進做出大的貢獻,可這一切全被朱培德毀了。 

 “聽說蔣介石一敗再敗,唐生智那頭又開始得瑟,公開叫板。” 

 “11月1日,蘇聯軍事顧問加倫也來到江西。” 

 “吳佩孚說話比孫傳芳好使,不過這時的吳佩孚日子也不好過。” 

 “北伐軍圍攻武昌前夕,吳佩孚逃離戰場,跑到了河南信陽。” 

 現在有人打頭陣的情況下,還能打了敗仗。 

 “德安是孫傳芳大軍的補給要站,有重兵駐守,且構築有堅固工事。” 

 由於他們兩人私人的恩怨,朱培德硬是不予配合,以至於他不能守住孤城南昌,不得不撤退。 

 因為朱培德的見死不救,他的戰績不僅沒了,就連他的第六軍也遭到重創,每每想起就對朱培德恨得咬牙切齒。 

 況且他有一種預感,哪怕後面蔣介石表現出色,也免不了內部一番爭權奪利。 

 一一一.二五三.二三三.三四 

 “見奉軍下場與國民政府開戰了,困守南京的孫傳芳眼前一亮,立即派人到北京巴結張作霖。” 

 “自己到時候再殺過去,把兩敗俱傷的北伐軍和吳軍一鍋端。” 

 在如此劣勢的情況下,想要抗衡北伐軍,唯有雙方勢力通力合作才行。 

 “這時候出山也就是走走形式,沒啥實際意義。” 

 如果後面蔣介石依舊沒有亮眼表現的話,那就只能說明終結北洋時代的另有其人。 

 “反攻之前,由於武昌還未攻克,因此孫傳芳制定了聲東擊西戰略。” 

 北洋時代過後就是南京國民政府時期,而蔣介石是國民革命軍的主帥。 

 要是那個時候孫傳芳出兵配合他,直接南北夾擊北伐軍,形勢說不定大為不同,也不會到如今落敗這般悲慘境地。 

 從現在的表現來看,蔣介石的能力不足以開創一個新時期。 

 可孫傳芳發動浙奉戰爭,策反郭松齡,使得他實力大損,直接由盛轉衰,再也不復先前的威勢。 

 “1926年8月,吳佩孚要求昔日小弟孫傳芳出兵側擊北伐軍。” 

 “1927年2月,眼看直系分崩離析,大勢已去。” 

 “接下來,第七軍又連續取得王家鋪、九仙嶺之戰的勝利,打開了進攻南昌的通道。” 

 “為了壓制唐生智,蔣介石率第一軍東征,決定拿孫傳芳刷經驗。” 

 “第六軍遭到重創,短時間內無法恢復戰力。” 

 “所以孫傳芳拍去馬屁電文後,張作霖隨即就任安國軍總司令,並派安國軍副司令張宗昌率直魯聯軍南下增援。” 

 “張宗昌為了甩鍋,就把他的把兄弟直魯聯軍第八軍軍長兼海軍司令畢庶澄給斃了。” 

 “看到人心渙散到這種地步,吳佩孚無奈,也只好把大哥曹錕請出來收拾殘局。” 

 “竟然抓住白崇禧的手問道,怎麼辦?趕緊想辦法呀!” 

 可愚蠢的孫傳芳卻看不清這一點,反而對於吳佩孚的落難見死不救,痴心妄想的想做鷸蚌相爭得利的漁翁。 

 “於是蔣介石便從武昌調來第四軍一師,決定靠著這支鐵軍衝鋒陷陣,為自己選刷恥辱。” 

 “孫傳芳那頭損失了大部分主力後,也遇到了吳佩孚當初的窘狀,這就是典型的上行下效。” 

 “而隨著上海、南京等地接連光復,至此長江以南地區全部被北伐軍攻佔,北伐戰爭取得輝煌勝利。” 

 “當然,現在還不是內鬥的時候,所以接下來北伐軍的重點任務還是打擊孫傳芳。” 

 “說此次大敗是因為畢庶澄與國民黨有暗中聯繫,把責任全推到了畢庶澄頭上。” 

 “孫傳芳獲悉情況大為吃驚,連忙從江蘇、安徽、浙江調集十萬大軍,準備進行反攻。” 

 所以他哪怕對孫傳芳再有意見,也不得不放下個人恩怨,先聯手對付北伐軍再說。 

 在如此情況下,蔣介石的戰績根本就不能威震其他將領。 

 “張宗昌南下之前,北伐軍拿下了福建、浙江,兵峰直指上海。” 

 吳佩孚:盟友盟友不可靠,部下部下也不可靠,現在徹底完了,想要翻盤都沒有機會了。 

 “由此,也導致了一個問題。” 

 他陷入北伐軍的圍困後,本想著讓孫傳芳出兵側擊北伐軍,以解他的燃眉之急。 

 “此次收復南昌,蔣介石籌劃許久,為了確保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