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300章 千古奇人李淳風

 “而後,李淳風結識了當時的唐朝高官劉文靜。”

 “後來又在劉文靜的介紹之下,到了李世民麾下,做了李世民帳下的記室參軍。”

 “所謂的記室參軍,就是掌管文書的官員,也就是軍隊當中的參謀。”

 “接下來的幾年裡,李淳風見證了李世民橫掃天下的傳奇故事,成了那個傳奇時代的見證者。”

 “但在這個過程當中,李淳風並沒有發揮出什麼決定性的作用。”

 “因為李淳風所學的,都是那些道教經典和自然科學知識。”

 “對於行軍打仗的事情,並不太懂,所以自然也就幫不上忙。”

 “直到幾年之後,隨著玄武門事變的發生。”

 “李世民登基為帝之後,李淳風才找到了自己的機會。”

 “公元627年,就在李世民登基的第一年裡。”

 “李淳風向李世民上書,對當時唐朝實行的歷法,指出了18條意見。”

 “李淳風的這次上書,很快就引起了李世民的高度重視。”

 “因為在古代那會兒,精通數學的人才,那是相當稀少的。”

 “更別說能夠制定和修改曆法的人了,這種人簡直就是國寶中的國寶。”

 “此後,李世民將李淳風調到了太史局做官。”

 “太史局這個部門雖然帶了一個史字,但其實和歷史工作沒什麼關係,而是一個計算曆法、星象、氣候的部門。”

 “在其他一些朝代,這個部門也叫做欽天監。”

 李世民:李淳風在天文曆法方面的造詣確實登峰造極,曾經成功預言日食令朕心悅誠服。

 李淳風任職太史令,工作就是看看日月星辰,記錄天氣變化,還得修訂曆法。

 李淳風有一部曆法著作麟德歷,直到如今一直沿用此法。

 有了新曆書後,李淳風很是自信的對天文變化進行了預測。

 一次,李淳風在校對新歲曆書時,發現初一將出現日食,這被視為不詳的預兆。

 這可是大事,他非常重視此事,但當一切準備就緒後就是不見日食。

 他頓時有些不悅,問李淳風若是日食不出現,將如何處置他自己。

 李淳風對此稱,沒有日食的話,甘願受死。

 他去到庭院等待結果,還讓李淳風先回家一趟,同老婆孩子告別。

 李淳風拒絕了,認為還不到時候,還在牆上刻下標記。

 稱日光照到這裡的時候,日食就會出現。

 沒過多久,太陽果然缺了一塊,日食出現的時間和李淳風說的完全一致。

 曆法在歷朝歷代有相當重要的地位,皇家選擇祭祀、冠婚或其它的重大典禮日期,都是靠曆法。

 李淳風用實例驗證了麟德歷的厲害,也傳遞出了一個信息。

 早日用上新曆法,方能順天知命、利國安邦。

 於是,他就當即頒佈了新曆法麟德歷。

 “到了太史局工作之後,李淳風總算是找到了適合自己的位置。”

 “此後幾十年裡,李淳風一直在太史局工作。”

 “雖然官位有所變化,從一個太史局仕郎,到後來的太史令,但工作單位後來就一直沒在變過。”

 “對於李淳風而言,太史局可以說是最適合他的工作單位了。”

 “既能進行各種科學研究,同時還有國家編制,衣食無憂。”

 “而且還不用像其他官員那樣,考慮官場上的那些爾虞我詐,日子簡直是過得不能更開心了。”

 “大概也正是因為日子過得太舒服,此後的幾十年裡。”

 “李淳風將所有精力,都投入到自己的科學研究當中,終於取得了多項成就。”

 “貞觀七年,李淳風改造了渾天儀。”

 “經過李淳風改造之後的渾天儀,可以同時測量黃道經緯、赤道經緯、地平經緯。”

 “然後,改造了渾天儀之後,李淳風又參與了前朝修史工作。”

 “中國古代的很多正史,不光記錄了過去歷史上的那些人和事件,同時還記載了前一個朝代的天文、地理、曆法等信息。”

 “李淳風所作的工作,就是輔助那些史官,編撰這部分的內容。”

 “晉書當中的天文律歷五行三志,就是李淳風寫的。”

 “到了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間,李淳風又和幾位國子監算學博士,重新審定編撰了十部算經,作為國子監的教材。”

 朱元璋:李淳風在任職太史令期間,對天文儀器的研製和天文觀測做出了巨大貢獻。

 歷朝歷代觀測天體位置和運動都需要使用渾儀,李淳風對天文、曆法、算學以及天象儀器進行了深度研究。

 唐初所使用的渾儀因為承襲前代,多有疏漏,無法得到天象的真實情況。

 李淳風上奏稱前代所著儀都是赤道式裝置,赤道固定在其中,並沒有南北差異。

 這樣觀測七星,無法得到天象的真實情況。

 應該按黃道度推算日月五星的運行,才能簡便又精確地算出朔的時刻、迴歸年長度等重要數據。

 李淳風將歷史經驗和現實問題相結合,建議製造按黃道觀測日月五星運行的渾天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