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酷的橙子 作品

第319章 至聖先師

在他們這些弟子眼中,老師孔子就是聖人,甚至強於古代的賢君堯舜。

不過儘管他們極度推崇老師孔子,但春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卻對孔子褒貶不一。

晏子:孔子的繁文縟節,禮儀制度,百姓窮盡一生都學不完,用這來移風易俗不切實際,而且有諸多禮節耗費財物,削弱國家財力。

他對孔子並不感冒,在他看來,孔子恢復禮教以教化人民的政治主張並不適合當前的實際情況。

墨子:孔子的人品不行,他和弟子懷疑舜和周公,是心術不正的體現。

孔子鼓動田常作亂,而在危難時猶如飢不擇食一般胡亂選擇君主,他是非常看不上的。

況且在他看來,孔子為代表的儒生表面上講求仁義,但是實際上鼓勵叛亂危害天下。

韓非子:孔子固然聖賢,但也並非沒有過錯的地方。

他是認可孔子是賢明的人才,完全可以和管仲、伍子胥相提並論。

但他同時認為,孔子一些言論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屬於亡國之言。

荀子:孔子是集大成的聖人,是出類拔萃的傑出人物。

他作為儒家的代表人物,自然給予孔子高度的評價。

他對孔子的推崇,完全是發自內心的。

孔子是當時的大儒,即便住在破舊的房子裡,王公大臣也無法與之爭名。

老子:孔子是我遇到的最有智慧的賢人。

他雖然是周王朝的柱下史,不是什麼大官,但他的學問與知識卻廣受人們的稱讚。

也正因如此,孔子專門前來拜訪他。

這次拜訪,他和孔子進行了一番對話,並在分離的時候給孔子一些臨別贈言。

他聽說富貴的人會送錢財給別人,而知仁義的人只送給別人有益的贈言。

他不是富貴的人,人們都說他是一個仁義之人,所以他從仁義之人的角度送了孔子贈言。

第一,不要以為自己聰明,就喜歡議論別人。

第二,不要以為自己知識廣博,又善於辯論,就揭發別人的短處。


第三,作為父親的兒子,不要只顧著自己的想法,作為國君的大臣,也不要只顧著自己的想法。

能做到這三條,就不會危害別人,也不會使自己受害。

除此之外,他還對孔子說了道家關於人生與社會的見解,讓孔子受益匪淺。

劉徹:在經歷了早期的黃老之術思想統治後,朕採用董仲舒獨尊儒術的主張,將孔子的地位拔高。

為了加強思想統治,董仲舒將孔子塑造為先知,將其形象神聖化。

甚至董仲舒將孔子作《春秋》的動機解釋為受命於天,傳達天意,進而將孔子定義為有聖人之實而無帝王之名的素王。

對於董仲舒的這些做法,他是非常贊成的。

孔子的社會影響力極大,用來治國理政再好不過。

秦朝雖然推行以吏為師,以嚴刑峻法治國的理念,但孔子在社會中的地位依舊很高。

當秦始皇焚書坑儒時,扶蘇就說過諸生皆誦法孔子,害怕秦始皇用嚴刑峻法懲罰儒生會導致天下不安。

由此可見,孔子當時的社會影響力非同凡響。

“春秋時期權臣掌權,孔子對於這種禮崩樂壞的情況十分憤怒。”

“魯定公六年,魯國權臣季桓子家臣陽虎執政。”

“孔子怒斥為陪臣掌控國家,因而退出魯國政壇。”

“孔子歸家後,編訂詩書禮樂,追隨他的弟子越來越多。”

“權臣執政又常常導致權力不穩定,而發生內亂。”

“魯定公八年,陽虎出逃齊國,季桓子的另一位家臣公山不狃趁機背叛自己的主公季氏。”

“他徵召孔子,想要讓孔子為己所用。”

“孔子想要去公山不狃那裡任職,但孔子的大弟子子路不高興,孔子最終未能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