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望敬亭 作品

第175章 超越時代的才華

編輯部的同事們也對這部由覃朝陽開了綠燈的充滿了好奇,雖然已經確定發表,但並不妨礙大家競相閱讀。

《當代》編輯們的專業素養自然不用說,不少人都編輯過中國當代文壇那些赫赫有名的作品。

比如愛吹牛的榮世輝,五十年代紅遍全國的《青春之歌》《林海雪原》便是由他經手編輯。

《當代》自成立以後,人文社也對它大力扶持,有什麼好的稿件都是先緊著這個親兒子。

應該說,《當代》的編輯們無論是從專業素養還是見識上在文學編輯這個行業裡都是出類拔萃的,說一句見多識廣不過分。

但在閱讀《梵高之死》這部時,他們的固有觀念卻一次又一次的被打破。

首先是穿越這個創意,其實這個創意在中國古代文學當中並不罕見。

比如《枕中記》的黃粱夢、湯顯祖的臨川四夢《紫釵記》《南柯記》《牡丹亭》《邯鄲記》、蒲松齡的《聊齋》和袁枚的《子不語》。

在這些作品當中,都或多或少的都出現了以夢為媒介所發生的穿越於現實與虛擬之間、古今之間、不同空間當時的故事。

但在中國當代文學的創作中,卻極少有人使用這種創意。

《梵高之死》這個創意至少是近年以來比較少見的,所以冷不丁一看到這種作品,自然會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

其次是的結構和風格,具有較重的懸疑元素,這在以現實主義為主流的文學界同樣是非常少見的。

這種懸疑元素的加入,使得在文本的可讀性上遠超一般的主流文學作品,用《當代》一些編輯的說法來說是:讀著讓人上癮。

的情節設計精巧,以亞倫的穿越和他在酒館與梵高的相遇為線索,一步一步揭開了一系列隱藏在歷史背後的關於梵高這個天才的秘密。

既有與怪物爭鬥的緊湊節奏、也有解密梵高悲劇人生的懸念,緊緊的抓住了讀者的好奇心,使人在閱讀過程中難以釋卷。

而且林朝陽還在融合了豐富的歐洲歷史知識和藝術解析,讓這些編輯在享受解密樂趣的同時,也增長了見識。

哪怕中摻雜了一定成分的意識流創作技法,也絲毫沒有影響整體的故事性。

最後就是整體的閱讀感受,雖然雜糅了意識流、科幻、懸疑等諸多元素,但在閱讀感受上仍舊是以故事性為主。

主人公亞倫經歷了一場時空之旅,不僅是與偶像梵高有了近距離的交流,更是深刻的明白了所謂藝術到底是什麼,堅定了內心對於藝術信仰的堅持和追求。

尤其是故事結尾,亞倫的身影跨越百年時光與梵高重合在一起,看著那些完好如初的藝術作品,聽著後世人對於梵高的無限溢美,梵高以亞倫的身軀見證了他生前未能親眼見證自己的偉大。

的主題在這一刻得到了全面的昇華,超越時代的才華總是伴隨著質疑與孤獨,唯有藝術不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