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哥廢柴 作品

第103章 東渡樂浪

 在臨行前,趙雲在海邊發現了數量驚人的海帶,於是趙雲靈機一動,又命令黃巾軍流民到海邊去拉海帶,然後再曬乾,可以加入糧食中一起食用,從而借省下一些口糧,反正大家在這裡乾等也是閒著,倒不如去弄些海帶。 

 趙雲望著茫茫的大海,心裡有些恐懼又有些興奮,若是大漢分一些精力在航海上,將格局與視線打開,將內部矛盾轉移到海外,也許國祚還能延長一些。 

 大海的東邊有美洲大陸,南邊有南洋諸國,往西則是西方世界。而此時趙雲想到的是,生存的必須物資,最近的南洋有番薯有棉花,能讓人吃飽穿暖,若是有機會遠洋,趙雲第一站便是要去呂宋島,島上有番薯種與棉花,要是能提前引進過來,那就能解決基礎溫飽問題。 

 不管在什麼年代,百姓溫飽都是帝國強大的根基,能使百姓吃飽,百姓便會真心擁戴你,而今的黃巾軍之亂就能說明問題。 

 但是想要棉花種子與番薯種子,就必須有大船,可以扛過大風大浪的大船,漢朝的官船與民船皆是千斛以下,顯然只能在近海活動出沒。 

 這個朝代從福建到臺灣都是九死一生,臺灣這個地名,就是閩南漁民取的,本意閩南語發音是大冤,意思就是乘船過去,需要經歷大風大浪,是一件九死一生的壯舉,直到公元230年,東吳才有東渡夷洲(臺灣)的航海能力。 

 趙雲不知道從樂浪出海需要多少斛的船隻,此次他故意將歐大師帶上,就是想與他聊聊,看能不能使他匡來一些能造船的工墨。 

 既然來到了樂浪郡,將來極有可能東渡倭國去報抗戰之仇,南渡南洋諸島,去導訪各種珍稀種子。造船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打開格局的第一步,誆騙造墨工自然更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