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章 秘色瓷佛頭

  這個足有一米五長的金絲楠木箱中,竟然僅僅擺放一件只有普通人頭顱大小的佛頭。

  這件佛頭顏色為青綠色,無論是配色還是器型都很像宋代汝窯特色。

  與汝窯不同的地方,是這件佛頭表面沒有繁密的瓷器開片,整體十分光滑,幾乎沒有任何雜色。

  這件越窯秘色瓷佛頭,和柴窯一樣,已經失去製作傳承,消失在華夏曆史長河中。

  唐代著名詩人‘陸龜蒙’,曾作一篇名為《秘色越器》的古詩。

  【九秋風露越窯開,奪得千峰翠色來。

  好向中宵盛沆瀣,共嵇中散鬥遺杯。】

  這首古詩中,表明越窯是唐代非常知名的瓷器窯口,可以燒製出‘千峰翠色’的瓷器。

  換成白話文,就是色如山巒之翠,滋潤而不透明,隱隱反著青光,其實就是黃綠之間的顏色。

  顧辭遠曾經瞭解過秘色瓷,秘色瓷之所以由此稀有,有2方面原因。

  一方面是因為其專門為皇室服務,只為皇室燒製精品瓷器。

  另一方面,是秘色瓷燒製十分困難,它與普通瓷器燒製方式並不相同。

  秘色瓷燒製時,需要單獨密封在一個專用的‘瓷器房子’中。

  這個‘瓷器房子’,學名叫作【匣缽】。

  燒製秘色瓷的時候,要將一個個內部裝有瓷器的‘匣缽’,一個一個壘在一起,統一放入窯中燒製。

  燒製完成後,需要將外部的‘匣缽’打破,才能取出內部的秘色瓷。

  正是因為其製作工藝複雜,專門為皇室燒製,製作成品高,成功率低,製作量非常少。

  所以,秘色瓷幾乎沒有傳承器,只有近些年考古發掘出的陪葬器。

  眼前這件精品秘色瓷佛頭,一旦面世,屬於可以引起轟動的國寶級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