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土不掙錢 作品

第1章 袁三公子

 文丑戰績,五十回合內平趙雲,打公孫瓚的時候一人戰七將,殺三傷四,十餘回合擊敗公孫瓚。官渡之戰,文丑挺身獨戰張遼徐晃二將,射退張遼,二十合險些斬殺徐晃。激戰時,關羽策馬而出,仗著赤兔馬偷襲,這才斬殺文丑。不然徐晃便死在文丑槍下了。

 所以後世人常,顏良文丑生不逢時,能擊殺二饒武將只有五個半,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半個算是趙雲。因為趙雲曾與文丑交手,只是五十回合戰平!官渡之戰時,呂布和典韋已死,馬超在西涼,張飛先是落草後來隨劉備在袁紹陣營,黃忠遠在長沙(他可以找機會射殺二將,武器單挑最多打平手),那麼便只餘下一個關羽能殺二人,偏偏曹操氣運至此,關羽為其所用,也是滅袁家軍是也!

 張合、高覽二將則是活生生袁氏內部消耗的犧牲品,二人在官渡之戰後成了袁紹內部集團的棄子,不得不投降了曹操。張合自不必多,後來成為曹魏五子良將之一,而且壽命很長,在司馬懿掌兵權的初期依然對戰各路蜀將。高覽武力值也不低,只是狀態起伏較大,可以在狀態好的時候與許褚對戰而不敗,三刀劈死劉備偏將劉闢,但最後被趙雲背後在背後一槍刺死,有點算偷襲。高覽之武力值,應該略低於徐晃張遼,但在樂進和于禁之上。

 顏良,文丑,張合,高覽被稱做河北四庭柱。代表著袁氏軍閥最高的戰力。

 袁尚思慮著這四人,目前袁紹身體康健,正當年,並無衰老傳位之象,所以四庭柱並沒有明確傾向於三個成年公子中的任何一個。何況四人都直接駐紮於冀州首府鄴城,也就是在袁紹的大本營麾下直接聽命主公。

 這對袁尚是有利的,因為袁尚也在鄴城內,與袁紹住在一處,袁譚駐守平原郡,袁熙駐守渤海郡,都是在外部,所以想深度結交四庭柱沒有袁尚這般近水樓臺先得月的便利。

 文官謀士方面,袁紹麾下有大量的人才,但也因為人才太多,所以導致謀士們內耗嚴重,相互傾軋,不擇手段。

 主要謀士有:田豐,許攸,沮授,郭圖,審配,逄紀,荀諶,辛評。此八人合稱“袁氏八謀士”。

 主要文官有:陳琳,崔琰,田籌,王修等人,都是文章名家,可造聲名,且皆是內政高手。尤其是陳琳,後被稱為“建安七子”之一。

 這些謀士與文官,最讓袁尚頭疼,他們不似武將那般思想簡單,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套九九,而且背後又都聯繫著世家大族,所以袁紹究其一生也沒能完全掌控手下這些謀士文官。

 潁川世族謀士有:許攸、郭圖、辛評、辛毗、荀諶。

 潁川世族是典型的對沖門閥,他們的子弟既有在袁紹這邊的也有在曹操那邊的。無論將來袁曹任何一方佔據優勢,都保證潁川世族的顯赫。但也導致潁川世族忠心不足,算是有牆頭草的性質。

 冀州世族謀士:田豐、審配、沮授。

 冀州世族是完全忠於袁氏家族的,但是名氣和財力不及潁川世族,所以二族之間逐漸走向對立。

 餘下逄紀不屬於兩派中的任何一派,但他也與其他謀士不和。官渡兵敗後,他進獻讒言導致田豐被殺。荀彧對他的評價很中肯,“有才能卻不能容人”。

 袁尚想收服這些人為己用,談何容易啊。況且袁尚尚未出仕,空有一個袁三公子的名號,但身下無官祿,手中無兵將,腳下無寸土。自己乃是一個“空虛公子”。

 忽然袁尚笑道:“不難就沒意思了,不難就顯不出我袁三公子的手段了!開局給你五虎將,臥龍鳳雛,那還有何樂趣?!若能用二流武將,三流謀士爭得這下,方才是大丈夫之所為!”

 此話一出,可見袁尚之豪情壯志!

 袁尚給自己定下一系列的發展計劃,而這計劃的第一步就是“出仕”!即,儘快出現在朝堂上,在亂世中獲取一席之地,掌控一部分資源,正式成為袁氏的中堅力量,從而獲得話語權,這樣才能在未來的官渡之戰中避免戰敗,不然恐怕逃脫不了自己和家族的滅頂之災。因為他的第一個對手是三國梟雄,曹操!如虎般兇惡,如狼般貪婪,如狐狸般狡詐,如飛龍般志向遠大!這位可敬可畏的對手,勝不驕敗不餒,乃是歷史上傑出的軍事家,政治家,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