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土不掙錢 作品

第64章 袁術擺宴(下)

 袁尚看著袁術的臉上陰晴不定,便知剛才的話給他刺激到了。

 閻象也十分驚訝,袁紹竟然有如此大的胃口,大將軍的官職都不在乎,更在乎的是一州一地,恐怕袁紹有統一北方的想法了!閻象哪裡想到,袁尚是有備而來,今來就是吹牛逼的!其實剛才這些話都是他自己為了激袁術而故意這麼的,若子真的來封官賜爵,袁紹豈會不要?何況父帥平時最愛面子,好大喜功,大將軍這種虛職正合他胃口才是。

 這時閻象給陳蘭和雷薄二將一個眼神,此時閻象不方便再問下去,如果大殿上他一個人問個沒完,顯得很失禮也很刻意,因此他讓此二將繼續發問。

 雷薄與陳蘭這時起身,雙雙來給袁尚敬酒,袁尚與二將共飲。二人敬酒後回到席位便開始聊有關士兵戰力的問題。雷薄道:“久聞河北兵強馬壯,士卒奮勇,不知一日能行軍多遠?”

 袁尚聞言便知這是內行的問題。有關行軍速度直接影響戰局,而且在三國時期有個武將們的共識,就是戰鬥力越強的軍隊,行軍速度就越快。這其實也不單是三國時期才有的共識,自春秋戰國時代,延續到秦漢,行軍速度可謂是衡量一支軍隊的重要因素。不然兵法也不會雲,兵貴神速了!

 戰場上敵我雙方士卒數量的多寡是最直接影響結果的因素,而行軍速度快的軍隊,往往可以進行長途馳援和奇襲(偷襲),從而改變交戰雙方的數量比和原有策略,很容易打敵方一個措手不及。所以凡是歷史上的名將,往往綽號與速度掛鉤,單單冠以“飛將”之名的不下十幾位著名將領。當然最出名的還是第一代飛將軍,李廣。

 行軍速度還影響作戰的時地利,戰爭尤其是古代冷兵器戰爭,地形尤為重要。若是能夠搶佔高地,城池,水源等特殊地形和資源,會直接影響戰局。機動性強,行軍速度快的軍隊往往可以佔據有利地形,進可攻,退可守。總之軍隊的速度對戰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雷薄問的其實就是河北軍隊的戰力如何。

 袁尚豈能聽不出話外之音?不過他今講話有兩條原則:

 一、誇大袁紹野心

 二、隱瞞河北真實戰力

 遵循這兩條原則,則會讓袁術影袁紹軍事實力不如我卻敢搶先稱帝”的錯覺!這麼一來,袁術就更有信心稱帝了。

 於是袁尚此時收斂鋒芒,輕輕嘆了一口氣,“唉,雷將軍有所不知,我河北兵士腳力不行,行軍速度較為緩慢,一日不過五六十里,且連續幾日行軍便會陷入睏乏,此事也一直困擾吾之父帥。”

 張合聞言不禁一愣,他看了一眼荀諶,荀諶示意他不要插言多嘴,三公子既然這麼就一定有這麼的道理。張合點點頭,靜觀其變。不過他作為河北將領,對自家行軍速度是瞭如指掌的。袁紹大軍日行軍七八十里是很正常的,若是騎兵一日更是可達到一百二十里到一百四十里的速度!

 三國之中步兵行兵速度的最快記錄是司馬懿創下的,司馬懿曾八內急行軍1200裡,三國時期的一里約為416米,也就是當時司馬懿八走了大概500公里的路程,那麼我們基本上可以得出結論:三國時期,步兵最快的行軍速度為每62.5公里,約125裡地。而騎兵的速度一定在此之上!

 雷薄陳蘭聞言臉上露出不屑之色,袁術亦是心中鬆了一口氣。

 如此一來袁術心中有了一個推測,袁紹雖然有雄心壯志,但是士卒的戰力和行軍速度並不足,相較自己的淮南軍士是不及的,袁紹的稱帝是有些不自量力的。不過越是這樣越讓袁術心頭癢癢,袁紹的軍事實力未必比自己強大,他都敢稱帝,自己又有何不敢呢?

 另一邊,陳蘭和雷薄想順勢打擊一下袁尚,壓一壓河北的氣勢,於是陳蘭藉機發揮:“若真如公子所講,河北軍隊戰力恐是有些不足,怨不得冀州袁公不願受那大將軍之冊封了。”

 短短一句話,弄得場面有些尷尬,袁尚也沒想到陳蘭竟然敢出言嘲諷自己的父帥,雖然袁術和袁紹不合,但是畢竟袁紹是主公的哥哥,這麼不給面子,陳蘭還真是不懂禮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