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土不掙錢 作品

第127章 追趕趙雲

 袁尚只能這麼對袁紹,如果出實情,為了一個甘寧就聯合劉表的確未免輕率。

 不過此時給劉表和曹操撐腰也是對的,畢竟目前袁術的氣焰太過囂張,實力更是被吹上了。袁術挽著呂布和孫策兩個戰鬥狂饒手,的確是強悍!

 所以袁尚在不損害袁氏利益的情況下,冒著被父親責罰的情況,出手救下甘寧,也算是不得已而為之。

 之後袁尚又給黃承彥書信,要他看到信的第一時間去黃祖那解救甘寧!務必救下此人,並護送此人來冀州。劉表閱信後走正規流程給黃祖下令,恐怕詔令沒有黃祖的刀快!因此黃承彥先去保了甘寧再!

 兩封信都被袁尚派出加急的信使送往荊州,要求信使務必早於甘寧回江夏送到劉表和黃承彥處!

 能否獲得甘寧只能看此舉的成敗了。

 路上荀諶還有另一個話題,便是這尷尬的四公子名號該如何處置?

 今番四公子會,消息已經傳出,今日之事雖然是袁氏內部張羅的,但是甘寧和趙雲拒不受四公子的名號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世人無可避免的會知曉。

 四公子變成了兩公子,著實讓袁尚臉上無光。

 荀諶不建議就此解散這個稱號,而是更換人選。於公眾認知,還是冀州袁氏的利益,都應該把江東孫策和荊襄劉琦定為新的當世四公子!袁尚與孫策是準姻親關係,今番袁尚又聯合劉表對抗袁術,若是能把這當世四公子中的兩個虛位給二人,無異於示好。況且世人早有詬病,原先的趙雲和甘寧實在不配四公子之名。二人出身卑微,甘寧更是水匪出身,怎能配得上公子之名?

 荀諶再次就四公子之事勸諫。袁尚記得從淮南迴來的路上荀諶就曾經勸諫過一次,更換四公子之名,袁尚礙於當時有心招攬趙雲和甘寧,因此沒有同意變更。然而今時今日,趙雲和甘寧自己都不受四公子之名,自己又何苦強求?而且荀諶所言非虛,現在把剩下的兩個四公子之名額贈予孫策和劉琦對冀州袁氏百利無一害!還可以堵下人之口,也不至於讓荀諶寒了心。不然荀諶一次次的勸諫,袁尚總是不採納,也是不好的,會打擊荀諶的積極性。

 袁尚也清楚的意識到之前四公子之名的不妥之處,的確自己有些理想化了,脫離了實際,才有今日四公子會的慘淡收場。因此袁尚採納荀諶的建議,命他把四公子之名用孫策和劉琦補齊,之後流傳於世。待將來有機會,再舉辦一次“真”四公子會。

 荀諶見袁尚採納自己的意見也是十分欣慰和高興。

 回府寫完荊州的書信後,關寧急匆匆的前來稟報,之前袁尚從許昌曹操那裡求的虎賁中郎將的冊封和印綬都到了。然而趙雲已經走了兩個時辰,怕是追不上了。何況趙雲騎得還是袁尚送的寶馬“照夜玉獅子”!

 這份官職頭銜是袁尚特別為了籠絡趙雲並且挑撥公孫瓚之關係而從另一個準岳父曹操那邊請回來的。

 這既是一份難得的禮物,也是一條詭計!

 袁尚想了想,雖然已經過了兩個時辰,但是趙雲總要晚上休息的,因為趙雲今大戰馬超,肯定十分疲勞,所以很可能投宿在某個客棧或者沿途的村莊。因此只要自己日夜兼程的去追,肯定能追上。

 因此袁尚帶著周倉和親兵去追趙雲,而留下荀諶關照馬超兄妹,關寧則負責府邸的相關事務,以及對劉夫饒彙報。

 袁尚話不多,輕裝簡行,帶著朝廷頒發的印綬和詔命書去追趙雲。

 袁尚一路追趕,沿途不斷的打聽,果然尋得趙雲蹤跡,他最後停留的地方是一塊農田邊的驛道,有位農民看到趙雲騎馬經過,那匹馬十分高大華麗,騎馬之人也是威武雄壯。

 袁尚斷定此人必是趙雲,而他最有可能投宿在前方的村莊之鄭

 此村名為大槐坡,位於北行路上的必經之路上,村中有一棵千年大槐樹因疵名。袁尚追到此處時已經是三更。

 村子有兩百來戶村民,倒不大,袁尚怕錯過趙雲,因此索性把全村人都喊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