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5章 所以,懂了嗎?

 他們在當時普遍擁有一個好名聲,當時人都以這些人為君子,朝中大臣自公卿以下,都畏懼被他們指責貶損,皆登門拜訪他們。]

 虞美人說完,喝水停頓了片刻,給大家一些消化以上信息的時間。

 她現在講的這些也都只能算是背景。

 所以讓眾人有時間認真消化一下,還是跟我必要的。

 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領會到了虞美人的熱心。

 還是那句話,你都在這聽故事了,那麼認真的記故事背景做什麼。

 他們只要能讓自己在後面故事裡大致對上就行。

 於是在這短短的幾分鐘時間,三三兩兩湊一起看天幕的,又直接聊開了。

 說來說去就一個意思,這都到現在了,怎麼還沒有那個漢桓帝的事啊。

 一個並不活在背景裡的皇帝,一時間不知道是更好還是更慘。

 ……

 [我剛才是不是沒說,黨錮之禍其實前後共發生過兩次,一次是延熹九年,即公元166年。一次是在建寧元年,也就是公元168年。

 第一次是發生在漢桓帝時期,第二次則是發生在漢靈帝剛剛即位的時候,算是各有各的精彩。

 第一次黨錮之禍,起因說起來可以說是相當可笑,簡單來說,就是宦官趙津、侯覽等黨羽,與張泛、徐宣等人為非作歹,並故意在大赦之前犯罪,期望以此逃脫懲罰。

 而成瑨、翟超、劉質、黃浮等官員,在大赦以後仍然按律處置了這些人。

 宦官等人就藉著此事,向桓帝進言。

 而很微妙的是,桓帝聽信一面之詞,重處了這些官員。

 你看這劉志這事做得,小老弟你不行啊。

 宦官和外戚的前塵恩怨也就不用我多說了,這一次應該算是殺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點燃炸藥桶的那根引線。

 反正此事一出,朝堂上的氣氛瞬間微妙起來了。

 我知道大家肯定好奇,不是說皇帝最會搞平衡之術了嗎。

 這加上他自己,可不就正好三方勢力嘛,這宦官猖狂,劉志怎麼就不趁此機會打打擂臺。

 我小說,我並不知道我這胡編亂造的,放在朝堂爭鬥中能不能成立,畢竟紙上談兵嘛。

 但我還是知道一點點漢桓帝偏信宦官的原因的。

 漢桓帝之前的皇帝是漢質帝,他駕崩後,梁氏便擁立劉志為帝。

 他即位的初期,完全是太后梁妠臨朝聽政,且外戚梁冀掌握大權。

 更微妙的是,他的皇后也是梁家人。

 且每當後宮嬪妃生下皇子,就被梁女瑩殺害,很少能夠保全。

 所以,從某種程度上來講,漢桓帝是真的很怕他的這個皇后。

 一直到延熹二年,也就是公元159年,梁冀陰謀反叛,劉志讓司隸校尉張彪帶兵包圍梁冀府,收回大將軍印綬,梁冀與妻、子自殺,數十人伏誅,這件事才結束。

 所以,大家懂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