剎車很及時 作品

第330章 出人意料

 Qz市刑偵支隊,現勘實驗室。 

 陸川正在做足跡鑑定分析的準備工作,製作模型。 

 兇手在案發現場留下的腳印,是穿著受害人的鞋子,這就導致對方留下的足跡,和正常的足跡是不同的。 

 製作模型,有利於陸川得到更加準確的分析數據。 

 現在,趁著模型乾燥的過程,陸川在測量現場採集的一些血滴周邊數據。 

 血跡的採集多數情況下采取兩種辦法。 

 因為現場的血跡已經乾涸變色,陸川這次用的是薄片小刀,刮取的血跡。 

 如果在未乾燥的血跡現場,通常還可以用棉籤、紗布、玻璃片提取的方式進行。 

 兇手擦拭地面,主要是為了消除自己的足跡鞋印,所以對角落、牆壁和傢俱上的血跡,並沒有做細緻的擦除。 

 一些噴射狀血跡、滴落狀血跡留存的很多。 

 陸川採集這些,主要是為了通過測量血跡數據,分析兇手和死者身高的對比。 

 死者王敏身高一米六五,兇手施暴過程中,血跡拋灑受到多個因素的影響。 

 比如兇手和死者的身高對比,劈砍刀具的力度、角度等等。 

 同樣的滴落狀血跡,根據血滴“尾巴”的長短,判斷受害人移動的速度、方向等。 

 這些工作,Qz市公安局的現勘其實也做過。 

 但是,相比陸川自己做的數據,準確程度…… 

 能夠提升的空間還很大。 

 “身高……一米七五到一米七八……力度很大,年齡不大……” 

 血跡形態的分析,讓陸川對兇手有了一個大概的猜想。 

 年輕,身體條件很好,肌肉有力量,能輕而易舉的控制受害人。 

 兩個小時後,陸川基本完成了血跡形態分析。 

 Qz市刑偵支隊這邊的現勘人員,其實對血跡分析也算是有一手的。 

 不能說多麼高明,但起碼是中規中矩,這邊的現勘王瑞慶,陸川也是認識的,和楊森大概一個水平。 

 對方根據血跡形態分析,重建的案發現場是比較準確的。 

 兇手進門,施暴,劈砍等等犯罪行為重建,比較符合現場的真實情況。 

 但是,在根據血跡形態特徵,判斷嫌疑人相關身體數據方面,就差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