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章 周鑑的第一次

 平日裡,此門誰走誰死。 

 “咦,都不許走,那誰去開門?” 

 望了眼午門正門,周鑑一時好奇。 

 早朝在皇極門前舉行,從皇極門到金水橋的那一片空地上。 

 嘉靖朝之前,皇極門稱為奉天門。 

 老道士嘉靖是起名狂,很喜歡給各宮重新命名, 

 將“奉天殿”改為“皇極殿”,“未央宮”改名為“啟祥宮”,“長安宮”改名為“景仁宮”,“永安宮”改名為“永和宮”······ 

 嘉靖還給自己的生父改名,連太廟中太宗皇帝朱棣的廟號都被他改為“成祖”了。 

 崇禎朝的早朝規模不小,人數有兩三百人,皆是京中五品以上官員。 

 人雖多,但紀律很好。 

 因為都察院的御史在一旁拿著小本本維持紀律,誰講話就記下來。 

 外圍是一群錦衣衛大漢將軍持刀站崗,目不轉睛。 

 誰敢造次,直接二話不說拖出去罰站。 

 文武百官分兩班站立,文官為左班、武官為右班,靜靜等待崇禎皇帝駕臨。 

 在錦衣衛的引導下,周鑑處於在靠前的位置。 

 他居然看到了好基友,新樂侯劉文炳! 

 “劉兄!” 

 劉文炳站在靠前的位置,聽有人喊自己,回頭一看,眉宇間露出笑意,卻是沒有說話。 

 他嘴裡似乎含著東西。 

 見周鑑說話,劉文炳忙擺擺手,從袖子裡掏出一片薄薄的人參,塞在周鑑手中。 

 讓我吃? 

 周鑑塞嘴裡嚼了嚼,勉強嚥下。 

 但見劉文炳瞪大眼睛:“你吃了?” 

 “不然呢?”周鑑有些無語。 

 劉文炳搖了搖頭,又從袖中取出一片人參:“含著,噤聲!” 

 難怪這幫大臣不說話,原來個個嘴裡含著人參! 

 周鑑忽然想起了多年前的一個歷史小科普。 

 古代官員上朝前不敢喝水吃飯,唯恐朝會上憋尿或者鬧肚子。 

 若是早朝舉行幾個小時,不吃早飯的大臣們長時間站著很容易脫水虛脫。 

 這對平均年齡超四十歲的文官們,是個極大挑戰。 

 而一片薄薄的人參,就能解決這個大題難。 

 人參大補,含在嘴裡提神醒腦,安神生津,又能避免在朝會上上廁所,無疑是早朝人員出門必備的神器。 

 為了不讓自己出醜,周鑑也如他們一樣,將人參含在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