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日出的月亮 作品

第119章 不再迷茫的劉徹

 蕭盼盼的提前劇透讓漢武帝原本有些模糊的對匈作戰思路,一瞬間明確了起來,人口消滅很重要,摧毀敵方的組織架構更重要。完成第二點,能更好的實現第一點。 

 這樣的明悟和理解在各個時代的領導者中,都不約而同的發生著。 

 “現在您大致知道了匈奴是一個什麼樣的敵人,接下來我們聊聊為什麼您這麼缺錢。”蕭盼盼喝了口水,說道,“首先就是軍備維持,生產效率不高的農業文明,無法長期維持一支近二十萬人規模的集團化騎兵部隊。” 

 “而這其中最無解的地方就在於,農業文明的生產方式和生產效率,已經是你們時代的最優解了,所以您才會為了養兵對地方搞竭澤而漁的操作。” 

 蕭盼盼無奈的一嘆,“同時在實現了大一統局面的情況下,軍功爵制度的效果也開始打折扣,畢竟您不可能將塞外那種一毛不拔的荒地,許諾給出塞作戰的士兵們,所以最後就只能給錢,給待遇,而待遇的本質也是錢。” 

 “這是您第一個要花大錢的地方。” 

 劉徹很清楚養馬要花多少錢,所謂的二十萬騎兵可不止是二十萬匹馬,也不止是二十萬個精通馬戰的騎士這麼簡單。 

 “接著,您需要在塞外築城,向塞外移民,同時由於四百毫米等降雨線的問題,塞外的糧食產量也不夠,所以您又不得不向塞外輸送各種物資,這些也都是錢。” 

 蕭盼盼頓了頓,“這就是為什麼越到後來,中原王朝的主政者們越想把塞外丟掉的原因,甚至到了宋明的某些時期,有了乾脆只守著南方過日子的心態,收益不如付出的成本嘛。” 

 “畢竟你們還是有道德的,不可能讓當兵的自己搶自己,真這樣幹就是文明倒退,變成第二個蒙元了。” 

 一眾古人覺得這句你們還是有道德的,並不是在夸人。 

 “第三個要花錢的地方就是大基建。”蕭盼盼嘆了口氣,“怎麼說這件事呢?還記得我之前提過的武帝朝天災頻發的情況嗎?大基建起到了部分以工代賑的作用,但這本質上還是徭役,百姓的負擔終究很大。” 

 “另外除了修黃河,塞外築城這樣關係到國家發展跟國防建設的事之外,您老人家還大興土木修宮殿,同時在花錢時也大手大腳,比如那些方士把您哄開心了就大手一揮的打賞,另外還有幾次的出巡,封禪泰山也花了不少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