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陰山的蘇子芳 作品

第125章 討董大戰(一)

 第十四路,北平太守公孫瓚。 

 第十五路,上黨太守張楊。 

 第十六路,烏程侯長沙太守孫堅。 

 第十七路,祁鄉侯渤海太守袁紹。 

 加上曹操,共十八路,另外幽州牧劉虞,揚州牧劉繇,荊州牧劉表,益州牧劉焉,西涼太守馬騰,都響應檄文,但因各種原因,未曾出兵。 

 二月,先期抵達的劉岱,張邈,喬瑁,張超,袁遺,鮑信,廖化,曹操(此時是張邈手下)八人在酸棗盟誓,廣陵太守張超的手下兼好友臧洪,自告奮勇,登壇主持大局,發佈盟誓: 

 “漢室不幸,皇綱失統。賊臣董卓,乘釁縱害,禍加至尊,虐流百姓。吾等懼社稷淪喪,糾合義兵,並赴國難。凡我同盟,齊心戮力,以致臣節,必無二志。有渝此盟,俾墜其命,無克遺育。皇天后土,祖宗明靈,實皆鑑之。” 

 臧洪語氣慷慨激揚,聲情並茂、涕淚交流,發表了一場鼓舞人心的盟誓演說。聽到這篇盟誓上至刺史將侯、下至卒伍僕隸,沒有不感動振奮的,廖化又建議將此盟誓發往全國各地,以鼓舞,激勵反董義士。 

 眾人有意推劉岱為盟主,劉岱也一時意動,曹操卻以會盟其他諸路兵馬未到為由,暫緩推選盟主,等到十八路兵馬到齊,再共推盟主。因此,劉岱在心裡怨恨曹操,也由此怨恨其上司張邈,為後期二人決裂埋下伏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