菸酒茶無詩書客 作品

第3章 行軍1

“打法國人?”

“是啊,看你有沒有膽子。”

“有軍餉嗎?”

“有,但不多,你們剛加入只有一個月四塊大洋的餉銀。不過,我軍的規矩是先發餉銀。入門就先發一塊大洋。”

劉閂道:“只要是打法國人,這錢就夠!”

李林楊道:“我軍可是要求很嚴格,不能服從命令的,一概開革。念你初來,我給你們七天時間適應,到時候是走是留,我不攔著,那塊大洋,我也不收回。”

劉閂樂顛顛的就跑回去報信了。

沒多久,劉閂帶了一百多人就出來了。

情況已經明瞭,劉閂這群人都是從廣西過來的,而駐足的小村莊,其實就是客家人的村莊,和劉閂他們都沾親帶故。大清朝和越南,其實一直就沒有很清晰的邊境,後世所謂的邊境線,其實都是法國殖民越南之後才劃定的。因此,國人在越南謀生的,非常多,這邊有個客家人的村莊,一點都不奇怪。

劉閂這幫人有一百多號青壯,幾百人的村莊,哪怕是親戚,也真養不了!窮啊。因此,在法軍攻破了縣城之後,劉閂等人進了一趟縣城,“找”了些米糧。隨後就和教匪們發生了衝突,打了一仗(用“打架”這個詞更合適),互有傷亡。

雖然,他們看到紅旗軍逼了過來,卻沒有辦法逃跑,給這個客家人小村莊帶來了災禍,卻不敢面對,這幫前去投軍的年輕人,血氣方剛,做不出來這種爛事!

幸好,他們遇到的是紅旗軍,因此,皆大歡喜。敢於承擔責任,這一點,李林楊很欣賞!

話說,廣西廣東自從太平天國起義之後,就出現了一股“殺官造反受招安”的潮流!而黒旗軍劉永福就是其中的代表!

劉永福當下不僅做了越南的三宣總督,還得到了清朝的封賞。成功的案例就在眼前,因此劉永福的黑旗軍相當有號召力。而且黒旗軍能打,自從開始對法作戰,連戰連捷,更是讓廣西廣東的年輕人崇拜不已。當下黑旗軍正招兵,如同磁石一般的吸引來了敢於沙場搏命的年輕人。

廣西窮苦非常,不少年輕人都願意沙場搏命,換一碗飯吃。如果運氣好,說不定能撈個一官半職,足以光宗耀祖。

所謂號召力,其實就這麼回事兒。

實際上,中法戰爭中的另一位主角:老將馮子材,也是殺官造反受招安的典範。而且,馮子材老將的經歷更復雜;他先是先做官兵,然後投了太平軍,然後再投了官兵,隨後鎮壓起義軍,從而做到了一省提督的高位!

比劉永福更甚,因此馮子材在民間也非常有號召力!

故此,馮子材本來已經退休,中法戰爭中再次披上戰袍,照樣是追隨者眾多!萃軍就是憑藉馮子材老將軍的威望幾乎一夜之間建立起來的。

廣西人(按這個時代的行政區劃分,馮子材算是廣東人)的悍勇,聞名已久,青年們沙場搏命,已經是一種傳統!

劉閂一百多人被逐個簡單的檢視一番,挑出來了四十五個,其餘人也都發了一塊銀元,各自回家。

如果不是戰時,李林楊倒是不介意收下大部分人。說實話,這些青壯年的身體素質和精神面貌真不差,但此時已經靠近了戰場,故此還是先挑選精壯!在潿洲島,李林楊不打算招收山東兵,在這裡卻招收廣西兵,並不矛盾。雖然都是新兵,但廣西人適應這裡的氣候,不容易生病。

打仗,天時地利人和,選當地人當兵這也是天時地利與人和!

有了這麼四十五個人的補充,紅旗軍就不著急進入戰區了。起碼也得基本訓練一番,然後才好行動。而且前路肯定越來越危險,必須先行偵查,否則糊里糊塗的撞上法軍主力,紅旗軍就麻煩了!於是,紅旗軍就在這個客家山村暫住下來,偵查兵被放出前出偵查。

紅旗軍一住就是七天,四十五個新兵,只留下了三十五個納入正規軍,軍餉四塊銀元。其餘十人雖然不很合格,但還是留下,全部打入輜重班,軍餉每人三元。第一次發餉,所有新兵都興奮異常,找了老鄉,一塊不留,全部帶回家。

所有新兵,一身作戰服發下來,頭髮也剃了(小辮還留著,只是很細很小,宛如鼠尾),全體頓時煥然一新!

雖然軍裝不能提升直接的戰鬥力,但卻可以提升軍隊的士氣以及榮譽感,新兵們換上一身嶄新的綠軍裝,自豪的不得了。

話說,這群人當初除了劉閂為了“談判”,湊了那麼一身整齊的衣服,這些年輕人幾乎沒有一個衣著整齊的,全身的衣服是補丁摞補丁。初見時,大部分人其實都只一條大褲頭,上身是一身的蓑衣。有很多人,乾脆從出生到一二十歲,一次新衣服也沒有穿過。

這就是國內眼下真實的經濟狀況。

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