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蹊先生 作品

第二十章 是“愛”還是“受”

白膏河老街是一座英雄的老街。白膏河是一條英雄的河。那是有史書記載的。龍陽郡的地方誌裡就有這段記載。不信的話,可以去找找看。

“白膏河,寬又寬,老街住著個張樂天,他為咱百姓打江山。”這是一首流傳於白膏河沿岸的歌謠。歌頌的是捻軍首領張樂行的族弟張樂天。

當時戰鬥進入白熱化狀態,李鴻章率領的淮軍對捻軍進逼絞殺,從徐州一路追趕,終於將要追到了捻軍發起地。

張樂行運籌帷幄,在白膏河附近埋伏下上萬人馬,讓族弟張樂天駐紮在白膏河老街靠前指揮,決定在此地給予淮軍以痛擊。張樂天不負所望,在白膏河方圓十幾裡的地方與淮軍展開了激烈戰鬥,雙方死傷將士近萬人,全部一起埋在了塘窪萬人坑那個地方。

此役,捻軍取得勝利,極大地鼓舞了三軍將士的士氣。

白膏河戰鬥結束不久,張樂天戰略撤出老街,轉戰南北,繼續與淮軍周旋作戰。

方直曾聽外公描述過張樂天駐紮在老街的情形。說捻軍將士紀律嚴明,秋毫無犯,很是愛惜百姓。還說捻軍非常英勇,每天從老街飛馳而過的馬隊,揚起漫天的塵土,一看就知道是奔赴戰場的將士。

自此以後,當地百姓為了紀念張樂天這位英雄,就編了這首民謠。剛開始,民謠是在小範圍內流傳,後來慢慢擴散,婦孺皆會了。

方直在白膏河中學讀書時候,歷史呼老師就曾在課堂上不止一次地講過這首民謠。

張樂天率領捻軍擊敗淮軍是鐵定的史實,一點都不虛構,也不需要虛誇。

荒唐的是,李二偉哪裡是高中畢業?他小學都沒有讀完,差不多是個半文盲。可能是小時候發高燒,燒壞了腦子的緣故,李二偉顯得有點木訥,有點遲鈍,反應緩慢一些,行事做人帶著很大的缺陷。這個熟悉他的人都知道。

所以,當李二偉懷抱著一個珍貴的民師名額被安排進白膏河中學的時候,校長章振興很是為難,思前想後,也想不出給他安排什麼課程。最後,只能無奈地給他指定了司鈴崗位。那可是一個可有可無的崗位。

當時,學校沒有電鈴,上課下課時候,需要有人按時打鈴。通常情況下,司鈴的工作一般由值班的老師兼任。

學校確實給李二偉找不到合適的崗位,章振興便安排李二偉幹了這個活。後來有了電鈴,常瀾庭校長便安排李二偉做了門衛。其實這些工作,對於農村學校來說,可有可無,有值班老師兼顧一下就行了。因為白膏河中學有了李二偉,便必須有專人做這項工作了。

起初,李二偉連自己的名字都寫不好,或者開玩笑說,他不會寫。也許是因為他不經常拿筆寫字的緣故,李二偉寫字時,手總是顫抖的厲害,寫出來的字,猶如扭曲的小蚯蚓。因為領取工資時,需要本人簽字,李二偉終於慢慢學會了寫“李二偉”兩個字。

李二偉不肯承認自己是個半文盲。在學校裡,遍地都是有知識有文化的人,自己是個半文盲,確實臉上有些掛不住。

剛開始的時候,他讓學生喊他李老師。可是,有些學生和他是鄰居,知道他的底細,就直接喊他的名字,慢慢地絕大多數學生也直呼其名李二偉。再後來,全校師生都直接喊他李二偉,他也只能不得不樂意地接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