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石立方 作品

第3章 霧月迷津渡 (1)

 方旭點頭道:“也好,楊繼先有勇有謀,入虎賁軍正有用武之地。若是數年間歷練出來,也是為我大鄭添一員虎將。”又轉頭對崔言道:“此事便這般了,默之可先草擬出來,我與宜直再呈奏聖上。” 

 張銓忽站起來說道:“相公,我這裡有一份奏疏,是侍御史胡震彈劾陳崇恩交通敵國,賣放敵軍。因昨日呈上來時時辰已晚,兩位相公不在政事堂,又因茲事體大,我便壓了下來。今日再呈與相公。”說著從袖中取出一份奏疏來呈與方旭。又道:“胡震言陳崇恩與敵書信往來,必有私相授受;楚軍撤軍之時,陳崇恩非但不追敵,反擊鼓相送,必有通敵叛國之事。因昨日戰報未到,箇中情由不明,今日事體已明,請相公決斷便了。” 

 方旭嘿嘿冷笑道:“書生淺見,疏不知陳崇恩此舉正合戰略,非有大智慧者不能為也。如此彈章,實在不值一駁,打回御史臺,著御史中丞申斥也就是了。” 

 此時崔言已草擬好幾道詔書,用嘴吹乾墨痕,雙手呈與方旭,後退兩步道:“相公,職下有一事當稟明相公。” 

 方旭、袁端見他如此鄭重,也不覺訝異。 

 崔言道:“昨夜是言當值,至戌時,聖上遣內侍押班成不知來傳詔,詔令少府少監徐敏升任御史中丞。言依制封駁,未予草詔。言請成押班轉奏聖上,徐敏私德有虧,政績不顯,陡以從四品少府少監驟升從三品大員於制不符,於理不通。況御史中丞總覽言官,乃朝中重臣,須德才兼備者方可任之。徐敏外放東昌守之時,政聲糜廢,官吏貪墨之事不絕於耳,致有私通僕婦,侵奪妹夫家產之事。其時彈劾奏札積簡充棟,聖上俱以查無實據為由留中不發,後又左遷入都中,理政少府二年,內廷開支驟增,各項雜費每年逾百萬貫之多。臺諫官員各有奏札言其事,聖上皆不聞不問。如今府庫空虛,其不為無咎,如此之人豈可充任御史中丞這等要職,崔言實不敢奉詔。” 

 方旭、袁端二人對視一眼,俱都默然。徐敏之為人媚上欺下、貪財攬權朝野皆知,其本為進士出身,任經筵侍講之時為當今寵信,外放為地方官,雖無政績,卻能屢屢高升,短短四年之間便從七品州令升任一府太守,又在彈章充棟、謗議滿天之時回都升任少府少監。其時政事堂便是方、袁二人主政,只因少府之職雖高,職責卻只是內庫銀錢賬目與皇室日常開支,於朝局影響不大,便沒有過多幹涉。不想現下當今卻要他任御史中丞之職,其中只怕另有深意。 

 御史中丞為御史臺堂官副手,但當今怠政十年,各衙門主官空缺極多,中書令、門下侍中、尚書令自十年前便不再常設,御史臺堂官御史大夫也是空缺八年之久,因此御史中丞便成為御史臺實際的堂官。現任御史中丞郭信為官剛正不阿、清廉自守、諫議有據、政聲甚隆,卻不知當今要如何安之。方、袁二人一時揣摩不透當今的心思,便不肯輕易開口。 

 有頃,方旭方才緩緩說道:“默之所言不差。聖上之意我等不知,如此重大之事豈能草草行事,待我等面見聖上之後再做分曉。” 

 袁端位份在方旭之後,終不便搶先說話,見方旭如此圓滑,便按捺不住,拍案道:“默之此舉合乎規制,有何不可?徐敏之輩豈能充任御史中丞,若如此,要我等還有何用?你有封駁之權,你駁了便罷,你若不駁,詔書到了我這裡,我也絕不附屬。” 

 按鄭制,為政之事、官員任免的詔書須由中書舍人草詔,宰相附屬,再上呈皇帝用印,再頒給六部施行。其間缺少任何一個環節,詔書都不能施行。袁端如此說,自是支持崔言了。也是正告政事堂其他幾位自己的態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