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個名很難啊 作品

第55章 江州農機廠

 “這座廠最輝煌的時期應該是上世紀80年代-90年代。因為生產的汽車零部件供不應求,資金非常充裕,廠區內大量配套設施拔地而起。學校、醫院、商場、俱樂部、圖書館等一應俱全。” 

 “工人的待遇也非常高。當年我爸一個月工資30多塊,這裡普通工人的工資是一個月80多元,年底還有500多元獎金,你說有錢不有錢。” 

 “有錢肯定就消費。廠區外酒樓、迪斯科、洗髮店等聲色場所自發聚集、不勝枚舉、好不熱鬧。” 

 “不過,好景不長。到了新世紀,國際形勢發生變化,經濟發展成為第一要務,經濟建設成為當頭大事。已經不需要那麼多軍工廠以及零部件廠,這座廠自然沒有了穩定的計劃訂單,形勢急轉直下。” 

 “先是管轄權轉為地方管轄,業務線從軍用轉為民用。因為管理僵化、技術落後、產品跟不上發展形勢,成本又居高不下,自然在市場上得不到認可,長期面臨虧損。” 

 “接著,江州方面還是投入資金拯救過,希望通過技術改造、升級換代來扭轉局面,但收效甚微。管理方式上的落後不是資金能解決的。” 

 “即便後來,換道生產農用機械,也是一樣。競爭不過民營企業,長期依靠地方輸血生存。” 

 “之後,新一屆的管理層想破產重組,引進外部資金,轉為民用股份制企業,結果遭遇農機廠職工強烈反對,多次聚集上訪,破產重組計劃就此擱置,停產至今。” 

 常樂問:“這家廠還有多少待業職工?” 

 鄭鵬想了想說:“具體數字不清楚,除了退休和自行離崗自謀生路的,估計至少有400多人吧。你問這個幹什麼?常樂,你不會是想把它買下來吧?” 

 常樂說:“不行嗎?” 

 鄭鵬說:“當然不行啊,我實話告訴你啊,這個廠就是一個大坑。” 

 常樂問:“大坑?為什麼?” 

 鄭鵬說:“主要還是因為職工的訴求繁雜、眾口難調,意見難以達成一致。” 

 “而且這家工廠,除了準生證值點錢外,一沒有設備,二沒有技術,三沒有職工……” 

 “有能力、有技術的工人早就下海打工搬出這裡了。剩下的要麼就是身體條件不允許,要麼就是一些好逸惡勞、遊手好閒的人。你買它幹什麼?” 

 常樂說:“呵呵,也不能這麼說,畢竟都是為發展做過貢獻的,有點要求也正常。” 

 鄭鵬說:“問題就還出在這裡。真正做出貢獻的,訴求不多也合理。反而是年輕的那一批遊手好閒的漫天要價。我當年在這裡打過這麼多架,我還能不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