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q 作品

第227章 春食野菜(二)

 “爺爺,有寫薺菜的古詩詞嘛?”“當然有了,我們的老鄉,南宋時期詞作家辛棄疾《鷓鴣天·代人賦》陌上柔桑破嫩芽,東鄰蠶種已生些。平岡細草鳴黃犢,斜日寒林點暮鴉。山遠近,路橫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風雨,春在溪頭薺菜花。” 

 在野菜宴上的眾人,都對這位勤學好問的後輩表現出了極大的關愛和熱情。一位長者微笑著說道:“陸游就有《食薺十韻》,這是一首描繪我國傳統野菜的詩作。詩中寫道,‘舍東種早韭,生計似庾郎;舍西種小果,戲學蠶叢鄉。惟薺天所賜,青青被陵岡,珍美屏鹽酪,耿介凌雪霜。’” 

 那位長者喝了一口茶,潤潤嗓子,繼續說道:“‘採擷無闕日,烹飪有秘方,侯火地爐暖,加糝沙缽香。尚嫌雜筍蕨,而況汙膏粱。炊粳及煮餅,得此生輝光。吾饞實易足,捫腹喜欲狂,一掃萬錢食,終老稽山旁。’” 

 “可見自古以來,薺菜就備受人們喜愛。而在宋代,林洪的《山家清供》中也記載了:‘春日,山間嫩薺,號為土的精華,用以煮粥,名曰薺菜粥,香滑可口。’這便是我們今天野菜宴的靈感來源。” 

 另外有人補充道:“是的,不僅如此,我國古代許多文人墨客都對野菜詩作。蘇軾《次韻子由種菜久旱不生》中就有‘新春堦下筍芽生,廚裡霜虀倒舊罌。時繞麥田求野薺,強為僧舍煮山羹。園無雨潤何須嘆,身與時違合退耕。欲看年華自有處,鬢間秋色兩三莖。’的描繪,詩裡的山羹就是東坡羹。” 

 “宋朝的許應龍的《薺菜》:‘撥雪挑來葉轉青,自刪自煮作杯羹。寶階香砌何曾識,偏向寒門滿地生。’薺菜於嚴冬中破土,在初春裡茁壯成長,頑強的生命力怎能不讓人新生敬佩。” 

 “高力士是歷史上最有名的宦官之一,他也有詩提到薺菜《感巫州薺菜》:‘兩京作斤賣,五溪無人採。夷夏雖有殊,氣味都不改。’晚年流放途中寫下一首詩,直白如話卻催人淚下……” 

 “哈哈!薺菜口感偏幹,和肉搭配起來,或者多放些油和雞蛋搭配,便是‘金風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最美莫過於一碗早春的薺菜餛飩,宋代的晁說之 所作《謝蘊文薺菜餛飩》:無奈國風怨,薺荼論苦甘。王孫舊肥羜,湯餅亦多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