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有感情的貓 作品

第513章 立威伐息

 子貢聞言之後卻是搖頭說道:“大商以法治國,大周以禮之國,秦國似乎也是以法治國,三國之中,秦國與商國最為相似。 

 先生能夠在秦國出仕,又何故憎惡我商國之法呢?” 

 孔儒也同樣搖頭說道:“秦國以法立國,但是卻講究一個上下一體,王侯犯法與庶民同罪。 

 懲私鬥,禁奴隸等等,這些都是為了維護秦國的百姓設立的國法。 

 這是仁者之法,雖不似禮樂那般導人向善,卻也是因時制宜,恰恰是和現如今的秦國。 

 而商國治炮烙,設酷刑,禁止買賣奴隸,卻不禁貴族私下交易。 

 刑不上王侯,法不示眾。則官吏用法不明,致使冤假錯案無數,百姓民不聊生。 

 這是暴政之法,又如何能夠與仁德之法相提並論?” 

 子貢聞言之後皺眉,對於這個新奇的理論頗為好奇。 

 隨後他便開始一一詢問,隨即從孔儒這裡得到了不少關於秦法的事情。 

 法家也是秦國的重要流派之一,在咸陽學工之中同樣設有分院。 

 當朝亞卿黃鉅鹿也經常前來講學,收下了不少的法家弟子。 

 孔儒原本是本著批判的心思前來聽講,然而在聽了黃鉅鹿講法之後,他卻是覺得很有道理。 

 上古之時,人族一心求存,與豺狼虎豹搏鬥,與自然災害抗爭,所以團結一心,不需要有人治理,便能夠安居樂業。 

 三皇五帝之時,人類數量眾多,再加上群居而生。 

 沒有了外部威脅之後,每個人便都生出了自己的想法。 

 這個時候就需要有人來治理,於是統治者推出了“德”。 

 禪讓,便可以理解為有“德”者居之。 

 而到了夏商周時期,人們發現有德的人不一定有才,所以人們雖然尊重有德之士,卻並不會信奉他,“德”也就漸漸失去了效用。 

 商推出了法,用酷法來約束人們的言行舉止。 

 周公旦推出了禮,用理來劃分人的等級,然後規定每一個等級的人可以做什麼樣的事情。 

 其根本目的並非是單純的維護統治,同樣也有使各階層各行其道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