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4章 善後處置

 “身份無誤,魯王府最慘,整個王府就剩下73歲的魯王一個人了,奏摺上說還收了個幹孫子,就是這個幹孫子救的他。” 

 “汝王一家零星跑出去了一些家眷。崇王府當時在反賊攻城之前就舉家逃離,人員損失不大。” 

 “頭疼啊!朕拿這些人真的頭痛。” 

 “先下旨,在朕內帑裡拿錢出來。每位賜銀三千兩,度過難關再說吧。” 

 “首輔,你可曾有什麼良策?” 

 朱厚照直言不諱,對宗室的問題,確實不該怎麼辦。 

 或者說現在還不能說出自己的想法! 

 最牛的其實應該學漢朝的‘推恩令’,只封親王。 

 你們自己的兒子自己去封,去發俸祿,朝廷不管! 

 有人說明朝一半是亡於朱家人太多了,到最後有超過60萬人,這樣多的人,全靠朝廷養著,把國家財政給吃垮掉了,明亡時國庫就只剩下400多兩銀子。 

 一個國家的滅亡肯定是有多方面的原因,這個原因肯定是很重要的其中一個。 

 這次藉著反賊的手,消滅了3分之一左右的藩王。 

 上半年借糧,到時還可以收拾一批人。 

 可還是數量眾多。 

 朱厚照的本意就是這些人以後就到自己這裡打住。 

 可以給個榮譽稱號,萬萬不能要朝廷來恩養。 

 自謀生路的話,就不會閒心想著來造反,搞什麼小動作了。 

 “這幾年藩王連續的造反,確實對朝廷,對老百姓都造成了嚴重不可估量的損失,不加抑制,後果不堪設想。老臣暫時也沒有什麼好的想法,也許把親王都移居到京城來,可能會有一點效果!” 

 朱厚照心中一驚,瞄了幾眼楊廷和,這不是滿清的搞法嗎? 

 明朝是都封到外地去,非召不得入京。不許互相接近,不能結交大臣,其實就是這樣一規定,實際上到後來也就形同虛設。 

 清朝剛好相反,沒有藩王,只有親王和郡王。那些王爺們沒有藩地,但是能參與政事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