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十三郎 作品

第11章 剷除閹黨(四)

 我對著鄧文玲說:“想讓百姓過的好,並不是造反起義成功就可以了,現在大明內部的蛀蟲太多了,關外還有兵強馬壯的八旗清兵,關內戰亂四起,都有造反的農民軍,可是戰亂受傷害的只會是百姓。所謂的起義軍打著為民請命的幌子實際上就是為了自己的利益想一步登天,可能剛開始是為了老百姓,權力逐漸越來越大就會忘記初心,每個當初起兵造反的人都是如此沒有例外!” 

 鄧文玲聽完震驚的看著我:“你…你竟然看的這麼透徹,小女子真是見識短淺。” 

 “從古至今都是一個道理,只有老百姓傻傻的跟過來跑過去,只要能讓百姓吃上飯過上好日子就夠了!” 

 鄧文玲露出了一副崇拜的眼神,我知道再不能說下去了,雖然現在處於不同朝代,可是還是有十幾個娘子在王府等我回去呢,這段時間可不能再出現什麼么蛾子,孩子們都那麼大了! 

 過了一會兒,晉王府下人叫我們去吃飯,一看桌上就放著一些饅頭,還有幾盤鹹菜,於海濤不滿的說了一句:“我們來王府就拿這些東西招待我們啊!怎麼說你們這也是個王府啊。” 

 這時朱求貴跑過來:“幾位想多了!本王不是存心這樣,不要誤會,在下吃的也是這些,只因為朝廷撥給我的藩王銀兩,全部拿出來救助百姓了,所以也就是你們進太原府會出現這種兩極分化的場面,現在王府也不敢鋪張浪費,省吃儉用一點,總比讓百姓餓肚子的強啊!” 

 聽見他這麼說,雖然他與秦王朱存樞同為大明的藩王,但是卻比朱存樞強多了,最起碼能一心為了太原府的百姓,而朱存樞在這個時刻卻不管百姓生死,能多撈一些便多撈一些的這種想法。 

 而且朱存樞還和西安府的東廠太監關係搞得十分親近,而太原府東廠與王府的人卻勢如水火。 

 我客氣道:“晉王一心為百姓,他日一定能得到百姓的愛戴,沒關係,現在這個情況下還能吃飯饅頭已經屬實不易了!”我回頭招呼幾人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