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葉慧目 作品

第37章 我輩乃是金丹客

 極致的冰凍,夜小天就連幻想都做不到,他好像要回去他來時的地方了,那裡叫做死亡。

 心臟一次緩慢的跳動,心絃再一次撥動,冥冥之中夜小天的耳中好似聽到雅樂的聲音,“古神陣·祝典·靜心·神佑”。

 那一種熟悉的音符響起,雅樂口中的語言帶著一種神聖的意味,那是雅樂的護道神魂。

 也就在這個時候,夜小天懷裡不知道什麼時候有一張泛黃的符紙燃燒了起來,撬動天地之間的靈氣,護住夜小天的神魂和身軀,讓夜小天不至於走到凍結的結局。

 金龍開始停止吸收天地靈氣,變成遊弋狀態隨後慢慢離開那冰封的心湖,遊弋在冰凍的筋脈和竅穴之中。

 這九條金龍就好像靈魂虛影一般,根本不受這冰封的影響,一動一靜之間,顯得特別神奇。最後,這九條金龍盤踞在丹室之中,不斷盤旋在金丹之上。

 龍宮之中供奉的書頁還在不急不緩的翻動,也不知是天意還是什麼,新翻開的篇章的開頭是,“北風捲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飛雪。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就這一句,夜小天的心神開始轉動,水應該無形。

 夜小天想起了以前師父魚遊子的話:“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夫唯不爭,故無尤。”

 “處眾人之所惡”,“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

 “心如止水”,水之性,也就是道之性。道之性,是自然、無為、不爭、虛靜(處下)、柔弱五個特性。

 柔之勝剛,弱之勝強。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堅強。萬物草木之生也柔脆,其死也枯槁。故曰:堅強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

 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先,其無以易之也。柔之勝剛也,弱之勝強也,天下莫不知,而莫之能行。是故,什麼事都不能過度,應講究適可而止,剛不能勝而弱可制勝。

 “反者道之動,弱者道之用”,事物如果過分剛強壯盛,就一定會向相反的方向轉化,而自身一定滅亡,也因此得出了“柔弱勝剛強”的理論。

 “天之道”,損有餘而補不足。“人之道”,損不足以奉有餘。

 想到此處,夜小天想起偉大的武術家李小龍先生曾經說過的話,“因為水是無形的。因此,你抓不住它,也無法用拳頭擊傷它,所以像水一樣柔軟靈活吧。

 清空你的思想。無形無式,如水一般。將水倒入杯中,它變成杯的形狀。將水倒入瓶中,它變成瓶的形狀。將水倒入茶壺中,它變成茶壺的形狀。水可靜靜流淌,亦可猛烈衝擊。像水一樣吧,我的朋友!”

 水可以放入碗中成為碗的形狀,放入杯中成為杯之形。它是如此地具有柔順性、適應性、協作性,而不會一味蠻力對抗。

 水雖然具有非常的忍耐性,但它有時又能顯得無比的強大:有時它的力量足以輕易推動巨石。因此一個鎮靜如水的人,可以憑藉其強大的內在力量,對付一位囂張自負的挑戰者。

 水,當它靜止時是如此的澄清,而一旦它洶湧、咆哮時,它又變得那樣的渾濁而具毀滅性。當我們心靈寧靜時,我們的思想是最清朗的,並且能夠極好的自我控制。

 水,能夠無視重壓而前行。它流過籬笆、流過基底而毫無褪色。它永不分離,沒有分裂結幫的派性,在任何情況下都是平等互助的,可以在地球表面的任何物體上流動。

 如果你與水協作,那麼水就是你的朋友,如果你反擊它,那麼它就會變成你的敵人。

 一個充滿恐懼、驚慌不安的人如果落入水中,極有可能會沉沒;而一個平靜的人在水中則可能因水的託力而上浮。

 正如現實中,如果人們彼此抗爭、敵視,那麼他們將會旋入無底地衝突、猜疑和憎恨的深淵之中。只有那些高尚守信的人們,才能夠彼此更適應,而更加和平地相處。

 道和水有著相似性,但是水和道最大的不同就在於水是實在的,是有形有體的,而道卻是恍惚的,是虛無縹緲的。

 道家認為事物會朝相反的方向運動,事物的運動變化會循環往復,會回到其原來的起始狀態。

 而水的規律即水之道正好符合道。因此,水之道和天之道、人之道不同,它蘊含著萬事萬物生成、變化和發展的道。

 道法自然,即道是自己而然,不是他物使然,它按照自己的本性存在。道生萬物,但萬事萬物卻有著各異的表現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