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舞春秋 作品

第1680章七種顏色


                 整個緬國,像是騰龍公司這樣的園區總共有六個。

  2006年7月——11月期間,這些園區迅速形成了一個巨大的利潤體系。

  這些利潤養活了緬國內的各種軍閥和正府,更是為緬國源源不斷的進行輸血和納稅,包括購買大量武器。

  從緬周邊來看,各國的海關、軍署、警署以及各個機關單位,都與他們形成了一個堅不可摧的利益鏈條。

  他們互相為互相服務,互相為互相加持,互相為互相提供保護。

  園區內,每個獨立公司有三個總監,一個司長。

  但只有到了司長的位置才知道,原來這裡的天真的很高很高。

  一個園區設立只設立兩個司長,司長再往上會有一個直線管理者,沒有職位名稱,只是讓這些司長們稱呼他為首長。

  據某個爬到司長位置的人透露過:騰龍公司的首長在一次喝多了曾經說過,他的上級才是園區背後真正的大老闆。

  那個老闆神龍見首不見尾,聽說是曾經在老金三角區域混跡的大佬。

  以前有個響亮的外號,人稱:三眼哥。

  ……

  自從丕卿與東盟談過以後,消息自然而然的飛到了美方正府的耳朵裡,也傳到了塞恩的耳朵裡。

  於是乎,華美之間開始了一場暗地裡的較量。

  爭奪東盟的較量。

  從明面上看,美國開始向東盟施壓,開始經濟和物資上的制裁。

  原本依賴於進出口貿易而快速發展的東盟突然被美國掐住了喉嚨,海關的各種稅收成幾何數增長,福利補貼通通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是各種正策上的繁瑣。

  曾經,東盟不管是任何國家出現經濟問題,美方總是會“表示表示”,要麼直接給錢,要麼找別的國家給錢。而現在,這些好事兒全沒了。

  最關鍵的是,美方“加息”頻率更加高了,依賴於借錢生存的東盟各國被美方玩的團團轉,低價借錢高價還,在這樣類似於高利貸的狀況下,東盟一時間如鯁在喉,有苦說不出。

  讓東盟難受的不止如此。

  在雙方爭奪而東盟左右搖擺不表態這件事上,華方也給出了些反應。

  但這種反應並不像來自美方的那種壓力,而是僅僅把華方出口東盟的稅收恢復到正常,並且以保護境內農產業為理由,加大了東盟各國出口華夏的難度。

  例如東南亞國家想要把各種草藥、蔬菜、牛肉等農副產品賣進境內的稅收和運費很高,並且每年一個國家出口的數量給予了規定,超過了規定數量,境內一概不收,海關那一關就過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