靖明 作品

第242章、毀像,造反!

  若今人完全只能跟在古人屁股後面、做些永遠無法達到“上古”理想狀態下的事業,那一切努力還有什麼意義?

  朱厚熜所點撥的,也確實都是來自於後世更多的思考及經驗總結的結晶。在邏輯和方法上,本就比現在的理學、心學等流派更加清晰、合理、好用。

  張孚敬問心無愧。

  更何況,這新學已經與新法緊密相連。

  皇帝決心想做的事,在如今的禮制規矩底下就無人可擋。

  擋,就是謀反。

  這不是皇帝穩坐釣魚臺,坐看新黨舊黨爭鬥,進退皆有餘地。

  皇帝本人才是真正的新黨黨魁。

  張孚敬有這樣的人物撐腰,只感覺腰桿子非常硬。

  幾卷書很快焚完,張孚敬肅然開口:“撤香案,取大鋸來!”

  這塑像是木製的,要毀了它,自是一鋸就行。

  看著張孚敬的親兵撤了香案,兩個壯卒抬著一副大鋸走向孔子塑像,孔聞韶再次嚎啕大哭起來,磕頭不止。

  而塑像在微笑。

  那兩個壯卒將鋸齒對準了塑像的腿彎,而後看向了張孚敬。

  塑像很高,他們好用力的位置,就是這裡罷了。

  說實在的,兩個壯卒心裡也有點發毛——這確實是太不敬了一點,就像是要鋸斷孔子的腳一樣。

  張孚敬只點了點頭:“開始吧。”

  刺耳的聲音傳出,孔聞韶和孔氏族人、跪著的許多士子官紳都把頭磕到了地上痛哭起來,似乎不忍目睹。

  今天在這孔廟之中,眼前這景象全是皇帝以天子之威“凌辱”先師的感覺。

  連至聖二字都不復再有。

  憋了月餘之後,張孚敬終於在這孔廟裡,當著孔子塑像的面說出了那天他向楊廷和等人提出的說法。

  憑藉新學,天子實際上要侵奪道統。

  消息會很快從曲阜傳出去,包括孔子塑像在孔廟之中、在衍聖公身穿孝服和孔氏子弟如喪考妣的哭嚎之中被攔腿鋸斷的消息。

  而辦完了這件事的張孚敬則只是再度叮囑了孔聞昉按新祀典準備八月二十七的祭孔,然後就灑然離開曲阜往濟南而去。

  比他走得更快的,是他張孚敬以山東總督之名彈劾衍聖公諸罪的奏疏。

  山東與京城之間,來往傳遞消息的人交錯而過。

  第三天夜裡,孔聞韶和孔聞昉就收到了噩耗。

  數日之前,孔子祀典重定旨意傳出後,京城近三百官員士子叩闕。

  承天門外,杖斃十四人。

  孔聞昉眼睛一黑就暈了過去:他兒子也被打了二十杖,如今伏臥在床,已經被革了功名。

  兒子犯下這種“罪”,他還想好好做曲阜知縣、還想著襲封衍聖公的美夢?

  這皇帝之昏聵殘暴,一至於斯!

  孔聞韶在衍聖公府裡演起了“服喪”的戲,把下個月的誕辰祭祀當做了喪禮一般在辦。

  山東的消息傳向北直隸、南直隸,聞之者無不駭然。

  而奉天殿內,八月一日朔日大朝會上,朱厚熜讓張佐唸了張孚敬的彈章,而後開口問道:“張孚敬彈劾衍聖公這諸多罪狀,皆附了實據而來。只是大成文宣先師誕辰在即,眾卿以為該當如何處置,議一議吧。”

  “逃”不過去了的範廷已經被火速提拔為六品主事,按例必須要參加朔望日大朝會了。

  聽著皇帝的話,他心驚膽顫。

  承天門外一頓廷杖,孔廟之內一鋸,張孚敬這一封彈章……皇帝已經是舉著刀迫切要砍人的模樣。

  議什麼?

  寧靜的日子過去了,南方雖然仍舊無雨,但大明朝野正是一片狂風暴雨。

  範廷在朝參官班列的末尾位置遠遠地偷偷看了一眼穩如泰山的皇帝:遼王又薨了,還有那麼多災民。

  陛下啊,天下現在有很多人只怕都等著第一個站出來造反的!

  您逼得太緊迫啦!

  耳聽著前排重臣們紛紛發表意見,範廷感覺這只是在走過場,畢竟楊廷和的意思是既有實據便該查辦,戴罪之人更不可主持祭祀孔子之事。

  而後,就見一個兩個禁衛軍攙扶著一人急步走上奉天殿的雲臺,快步到了殿前之後大聲說道:“啟稟陛下,湖廣軍情急報,長沙府吉王尊衡州府睿王為正統舉旗謀逆,長沙衛、衡州衛等湖廣四衛附逆!”

  奉天殿內外一時寂靜無聲。

  話說得很清楚,是舉旗謀逆,不是清君側。

  而且是長沙府的第一代吉王,成化皇帝如今還在世的親弟朱見浚。

  奉為正統的,是在朱厚熜主持之下過繼給朱厚照的兒子睿王,江西建昌府益王朱祐檳的孫子。

  朱厚熜站了起來:“命張孚敬查辦衍聖公。散朝。諸參策,入御書房議事!”

  該來的總會來。

  在楚王、遼王都薨了之後,在藩王勳戚奉旨即將入京賀皇帝萬壽的這個當口,在南方大旱之際,終於有人等不下去了。

  嘉靖三年七月二十三,湖廣吉王謀逆,睿王受裹挾。

  那邊舉旗已經過去九日了!

  http:///yt92505/35998426.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