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煜 作品

第四百八十六章 沒見過你這樣的

  更何況,互聯網行業本就沒什麼秘密,你的App上線了,就等於把你的核心競爭力擺放在所有人的面前。

  風投機構想要直投,無非是不想浪費時間,錢在投行,是最不重要的東西。

  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風投機構沒有能力自行搭建一家新的公司,並且改頭換貌“抄”出一個功能類似的App來。

  在互聯網行業,一個合格的創業者,在自己的產品得到廣泛關注之前,就應該迅速的制定接受投資的對象,然後利用融到的資金來迅速做大做強,不給後來者借鑑以及“抄襲”的機會才是硬道理。

  這也是為什麼程煜在大致得知對方的姿態之後,就讓譚午廉放棄的原因。

  像是這位大學生這樣,擁有一個還不錯的項目,但很快就倒在資本面前的案例,在任何一個行業都比比皆是。

  而互聯網行業,往往會將這種狀況放大化。

  當然會有人說,抄襲也好,借鑑也罷,都是不尊重知識產權的表現。

  誠然,這話說的不錯,可法律在這種狀況面前很難做出合理的界定,畢竟,後來出現的App也只是功能上和你類似,無論界面上,還是核心程序的編程以及實現方式上,都會存在極大的不同。

  在法律面前,這只是兩款功能重疊度足夠高的App而已,說的再準確點兒,這就是兩款受眾人群高度重合的App,想要憑此訴諸其他企業抄襲,幾乎沒有可能。

  充其量,你能在道德層面上去指摘對方。

  可你根本沒有做大做強的機會,你所發出的微薄的指責之聲,又有誰能聽見麼?

  程煜並不是說這種程度的借鑑和“抄襲”是合理的,可大環境如此,資本的規則如此,你既然選擇下場,就需要遵守當下的規則。

  如果有一天法律能完善到杜絕這種形式的借鑑,程煜會為資本市場得到部分淨化感到高興,但現在,程煜也只能遵從這樣的規則。

  目前程煜所能做的,也就是他自己不去做這樣的事情,不去借鑑也不去“抄襲”,對方如果接受他的投資,那大家就一起為這間新生的公司去努力。而如果選擇了用傲慢的姿態對待,程煜也只能表示遺憾,然後放棄。

  至於這款App在日後會否被其他公司借鑑和“抄襲”,最終又是誰能活下來獲得更大的時長,程煜並不關心。

  譚午廉還沒想明白,他現在跟程煜如此詳細的彙報,最大的原因就是他其實還沒有放棄。

  他還想再爭取一下。

  可程煜絕不會再給他任何機會。

  見譚午廉還在絮絮叨叨,程煜做出了打住的手勢。

  “行了,這個項目已經成為了過去式,你在這其中的努力我已經瞭解了。我們不應該再把時間浪費在一個已經被放棄的項目上。”

  譚午廉呆了呆,話音戛然而止,他看著程煜,心懷忐忑,同時矛盾至極的小聲囁嚅:“程少,真的就這麼放棄了麼?或許還有轉機……”

  程煜再度做出打住的手勢。

  “停!”

  程煜看了看譚午廉,端起手邊的啤酒,喝了一口,示意譚午廉也喝一口。

  譚午廉顯然有些鬱悶,平時不怎麼喝酒的他,端起酒瓶之後,卻是一仰脖子,將整瓶啤酒喝了個乾乾淨淨。

  程煜笑了笑,這才說道:“我知道你有些不甘心。

  可是,小譚,你仔細的想一想,你的不甘心,究竟是來自於對這個項目的未來看好,還是來自於覺得我們如果能成功成為他們的投資人,將會獲得極為豐厚的回報。

  再或者,僅僅只是因為你認為你這段時間付出了這麼多的工作,而卻沒有得到任何實質性的回報。

  相反,你還因此喪失了你在公司裡某些方面的話語權,你認為你此前數月的努力都白費了?”

  譚午廉愣了愣,呆呆的看著露臺外,雖然時值深夜,卻還依舊燈火通明亮如白晝的寶安。

  “這個項目的具體操作細節,我不想再聽了。

  但是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這個項目即便讓我們投了,其收益也不會達到你最初的預期。

  甚至,這很有可能是一筆失敗的投資。

  我知道你心有不甘,可是,即便這個項目真能為公司帶來豐厚的回報,你耽誤的時間也已經太多了。

  相比起這樣一個項目,我更需要的是你把心思放在今後的項目上,從而為公司帶來更多有把握的投資。

  天底下不是隻有這一個項目等著你去投資,這裡踟躕不前,其他的項目可不會等著你。”

  譚午廉低下了頭。

  好在他很快就想通了。

  他抬起了頭,看著程煜的雙眼,重重的點點頭道:“對不起,程少,是我耽誤了太多的時間,把精力放在大學生創業這個區域,是我的錯誤。我以後會注意。”

  程煜笑了笑,擺擺手說:“也別一遇到什麼事情就做出全盤的自我否定。

  我從沒說過大學生創業的各種項目不值得關注,也沒說過這不是一個投資的方向。

  只不過,你如果單單隻把心思放在這方面,那是在耽誤你自己。

  我是要想將你培養成獨當一面的管理人才,而不是一個執行者。

  不管是大學生創業的環境,還是那些企業高管辭職進行的更有把握的創業。

  不管是什麼樣的投資環境,你都需要關注,而不是將所有的精力孤注一擲的放在其中一個方向上。

  現在我們公司的規模還不算大,但你的創投部,也已經有了超過二十個手下。

  除了你自己尋找的項目,你更多的精力應該放在如何調配這二十多個人上。

  合理的安排他們所需要跟進的項目,合理的規劃他們的職業前景,有效並且高效的掌握他們的職業特點,從而將他們推進道更合適的投資領域裡。

  這才是你要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