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98 作品

第799章 所謂圈子

  但這四種商人無論哪種,都各有各的圈子。

  比如街邊賣油條的商販,圈子多半是些經營包子豆漿鋪的,而那些做地產的,圈子無非都是些搞沙子搞水泥和搞機械的同行們,就算跨界結交,身份也都差不多是匹配的。

  而圈子,講究的就是身份對等。

  一個身價一萬的人和一個身價千萬的人可以是朋友,也可以有非常深厚的情義,但是絕對不可能融入到同一個圈子裡去,更不可能擁有同一個“圈子”。

  這就是匹配。

  而司海現在建立的這個圈子,就是京都最頂級的圈子。

  他利用這個俱樂部,把很多的社會名流拉進來,汲取各個行業的精準信息,使這個圈子越來越大。而不少的名流以及商海巨鱷們擠破頭也要進來,那是想共享司海弄來的信息,把這裡當成了觀看市場風向的平臺,甚至把司海當成了風向標。

  一切的出發前提都是為了利益。

  所有人心知肚明,所以會想盡一切辦法維護這個圈子,擁護司海。

  只有讓這個方向標站的足夠高,這個圈子的質量才能越來越高。

  如此一來,所有人在這個“圈子”裡享受的福利才能越來越高。

  所以司海這個王爺是名副其實的一呼百應,所以才會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召集了這麼多個社會名流來參加他們兄弟的結拜儀式。

  他們如此早的趕過來並不是為了所謂的情義,而是鞏固在這個圈子裡的“臉熟”。

  也就是“刷存在感”。

  順便多交些朋友,多瞭解些內幕,尋找一些市場的訊息和商機。

  哪怕這些都沒有做到,跟司海多說上幾句話,關係走的再近些,以後跟朋友們吹吹牛逼也是極好的。

  對於這些,司海心知肚明。

  他端著酒杯從容面對,滿臉笑容,跟所有認識的、不認識的賓客談笑風生。

  大俗大雅,大開大合。

  上到國家政事,下到百姓日常,他都是對答如流,讓人聽的連呼過癮。

  表面上依舊是附庸風雅,可眼神還是時不時看向內堂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