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返1998 作品

第2000章我們也可以


                 西方媒體的不斷髮文,讓很多國家的底層群眾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精神影響。

  這種影響是從根裡向外延伸的,且一旦擁有,就很難在接受現在面對的一切,而現如今處於急速發展中的華夏,自然也受到了極大的牽連,甚至有人開始組織一些隊伍開始高呼一些“反抗”和“嚮往自由”的言論。

  而美國這個“自由之都”,則成為了全球人民都向往的國度。

  科學家們,各個領域的頂尖工程師們,以及剛剛大學畢業的人才們,也都開始在心裡厭惡自己的國家與制度,憧憬著將來有一天可以拿到綠卡,離開這個“狐狸吃雞”的地方。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是一種非常可怕的事情。

  站在較為貼切的角度上來分析,經營一個國家與經營一個公司並沒有什麼區別。哪家的公司口碑好,人才多,就會有更多其他公司的人才跳槽到那家公司去,從而讓那家公司發展的更好,研究出更多的新產品,核心競爭力就會越強,從而與其他公司拉開更遠的距離。

  對於這一點,華夏方面終於進行了回應。

  第一次,且是側面的回應。

  發言人是丕卿。

  “歐美人和華夏人究竟有什麼不一樣呢?”

  電視機熒幕內,巨大的會議廳中,丕卿坐在椅子上,面前放著麥克風和一個茶杯,依舊是雲淡風輕,面容和藹。

  他還是那般穩重和波瀾不驚,似乎在跟人聊著家常。

  “西方人走在路上的表情是什麼樣的?”

  丕卿想了想,開口道:“自信,樂觀,快樂。”

  “在馬路上看到我們華夏人,不管是坐車的還是開車,騎自行車的或者是在馬路上行走的,他們的表情是什麼樣的?”

  “茫然,焦慮,疲憊。”

  停頓。

  長達三秒鐘的停頓後:“在這裡我想說明一個問題,不是說我們華夏人有沒有錢,就我們的這種狀態,並不能稱之為生活狀態,而是叫生存狀態。”

  “前些日子我到美國去考察學習,在某個院子裡看到了一個小夥子,手裡拿著一杯啤酒,兩塊奶酪還有一塊麵包坐在外面的椅子上,在一棵梧桐樹下面一坐就是一天。從我早上進去開會,一直到傍晚離開的時候,他還在那裡,儘管無所事事,但他看起來很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