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侯 作品

155.我的狼丟了

沃勒從院子裡跳離, 奔向草原的第二天,草原上飄起了小雪。




早飯後它仍未回返,林雪君只得先帶隊出發去撿牛糞, 沒有黑臉大狼隨側, 心裡始終空落落。




又過一天,沃勒仍未回來, 林雪君心裡愈發焦急, 再上草原上撿牛糞時, 便沿途縱馬呼號沃勒的名字,企圖引迷路的孩子找到方向。




但她並沒有得到回應,沃勒彷彿消失在了茫茫草原。




接下來的幾日,每天上午林雪君都堅持去草原上撿牛糞, 即便駐地的燃料已足夠多。




大隊長知道, 她不是去撿牛糞,是去尋找沃勒的。




不放心她自己一個人出發,便叮囑阿木古楞、託婭和塔米爾幾人陪伴, 其他學員們則留在生產隊做其他工作。




可是, 天地遼闊, 該去哪裡找?




狼消失在草原,就像魚消失在大海。




林雪君上午上草場撿牛糞找沃勒,下午教課, 課後還要思考旱情之後草原上各種狀況的應對方法。




到了該入睡的時候,她總想沃勒。




有時夢到它終於回來了, 拱在她頸部磨蹭她的面頰, 舔她的下巴。夢裡那種跟大狼挨挨蹭蹭玩鬧的觸感都清晰,醒來卻只有空寂的黑房間。




耳邊有衣秀玉和孟天霞平穩的呼吸,沒有大狼扎人的毛髮和溼漉漉的鼻子。




莊珠扎布老人說, 冬天母狼發fQ情,沃勒一定是被母狼的氣味和聲音吸引走的,等發fQ情季結束,沃勒就會回來。




林雪君偷偷在夜裡別人看不到的黑暗中哭了幾鼻子,之後努力振作,將精力集中在工作和生活上,以減淡自己對沃勒的擔憂與思念。




偶爾夜半聽到遙遠的狼嚎,她還是會披上羊皮德勒奔出小院,可惜那都不是沃勒的叫聲。




沒有了大狼陪伴,邊牧糖豆都顯得低落了,常常遠眺草野,不知在想什麼。




朋友們為了幫助林雪君轉移注意力,晚飯後常來知青瓦屋作客。




今天來的是穆俊卿,詢問她關於寫作和投稿的事宜。




他最近幾個月也寫過稿子,但是投稿都沒過。明明寫的也是知青生活,也有草原勞動,怎麼就不行呢?




林雪君在閱讀他寫的稿件時,的確會忘卻煩惱。




專注工作,已成了她的忘憂良藥。




“其實寫得很好,但是文縐縐了些,不夠簡單明快朗朗上口。”林雪君認真讀過之後,將稿子放在桌上,抽出幾份報紙找到一些文章指給穆俊卿看:




“現在國家在搞掃盲活動,同時也在推行赤腳醫生、赤腳獸醫下鄉,其實就是想將文化知識、精神文明、重要技術,都向邊疆和農村普及,以拉低城市和農村斷層般的差距。




“在這樣的環境下,我們要寫的文章,也絕不是隻給少數有資源從小上學讀書的人看的。而且現在我國才從混亂中走出來沒多少年,真正有文采、看得懂文言文詞句的,太少了。




“所以要保持文字的優美,但要注意遣詞造句的口語化,不能給報紙的閱讀受眾設置閱讀門檻。




“記得,站在勞動者的立場,寫勞動者看得懂、愛看,跟他們生活息息相關的文章。”




“嘶——”穆俊卿聽過她的話,再看自己的文章,對比過報紙上的文章,立時便讀出了巨大的差異。




之前他還覺得報紙上許多文章文筆和知識儲備遠不及自己,納悶怎麼人家能登,自己卻不行呢。




當事者迷,這會兒一下便被林雪君點醒了。




之前堵塞的文思忽而泉湧,恨不得站起來跑回家重寫這些內容。




林雪君見他露出茅塞頓開的表情,察覺自己的話得到了他的理解和認同,感覺幫到朋友,心裡也很愉悅。




於是笑著再次提議道:




“穆大哥不是在研究建築書籍嘛,其實鄉下、邊疆有許多城裡人都看不到的‘建築’,是非常好的創作題材。”




“什麼題材?”穆俊卿受到林雪君點撥後情緒高昂,一聽她還有建議,當即坐直身體,做出洗耳恭聽的架勢。




林雪君被他的樣子逗笑,喝了口水才道:




“大自然不止人類會建屋造橋,其實動物們、昆蟲也可能是建築大師。人類甚至常常需要向動物學習建築之法。




“比如鳥,每種鳥築的巢都不太一樣,有的鳥會給自己的窩做外牆、防寒層、內牆,還會選用柔軟的棉絮等植物鋪床。




“再比如螞蟻,會在地下挖掘不同功用的穴洞。




“燕子有時會築圓形的只有一個小小孔洞的巢,有時會築碗狀的巢,它懂得在不同的環境下改變自己的巢穴形狀。




“狐狸也會挖掘自己可以正常出入,狼卻追不進來的洞穴。兔子會給自己的洞穴挖不止一個出口……




“說遠了,只講你的創作的話,其實可以走進森林和草原,認真觀察和研究不同環境下不同鳥類的築巢方法,以此分析出在潮溼、乾旱、大風、森林等各種不同環境下,要如何建房才能使房屋發揮最強功效。




“比如我們這的土坯房年年都要補房頂糊牆,不然就會漏雨。比如中原很多可以晾曬糧食的平房頂,能存放東西,甚至做視野好的天台。可北方和南方一些地方,卻都是尖房頂,因為雪大、雨大,如果房頂是平的,會積水,或積雪過重會壓塌房頂。




“這是你的專業所能觀察到的特殊角度,一則觀察的過程中會在大自然中遇到許多趣味性的事和現象,這個一定很好玩,讀者會因為有趣而喜歡閱讀。




“再則你可以通過寫文章將自己的名氣跟‘建築師’掛鉤,方便你以後在建築方面的發展。說不定會有伯樂看到你,如果你未來要離開邊疆去做大建築師,這時的名氣和經歷也能成為很好的助力和跳板。”




穆俊卿一邊聽一邊記錄,時不時因她的話而興奮得面紅耳赤。




真是很好的想法,不僅能幫助他寫文章,還能幫助他在建築這個層面上進步。之前讀建築專業書籍的時候,外國的書寫著的確會常常提及動物築的巢或屋,給他啟發很大。




在林雪君講述的過程,他已經靈感爆棚,又恨不得立即衝進森林、爬上樹梢,尋找鳥窩做觀察和研究了。




光是想想,就已經覺得奇趣無窮,如果寫出來,一定會有很多人愛看的。




“《為什麼喜鵲要這樣做窩?》《從燕子窩中人類可以學到什麼?》《河邊鳥巢對農業生產的影響》《鳥類如何做到將巢築在樹梢,大風撼樹仍屹立不倒》……我隨便舉幾個例子,當然我沒有認真研究過鳥巢,穆同志一定能找到更多有意思的點,和一些能在建築等層面上幫到人類的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