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什揚·阿列克謝 作品

第2222章 被遺忘的創神星之戰


                 離開冥王星後,艦隊就正式進入了柯伊伯帶深處。

  這是一個位於海王星外圍的小行星帶,由大量碎屑組成,主要成分是冰,按照機械修會的統計柯伊伯帶約有100,000顆直徑大於50公里的小天體,但總質量只有神聖泰拉的百分之一,有些天文學家將冥王星也歸類於柯伊伯帶的一部分,但該說法被一些歷史學家所駁斥,他們的理論是按照古老的記載,冥王星屬於行星怎麼會是歸屬於小行星帶呢?

  當然,在41千年的時期,這個爭論依舊在持續,但冥王星卻已經被認為是屬於柯伊伯帶最外沿的部分。

  在柯伊伯帶中,還有另外三個矮行星,分別是妊神星、鳥神星、鬩神星和創神星,其中鬩神星其實是屬於離散盤的一部分,但因為離散盤本身與柯伊伯帶高度重疊,所以機械修會和大多數天文歷史學家將其也歸類為柯伊伯帶的一部分。

  在大遠征時代,柯伊伯帶就是帝國太陽系防禦的關鍵一環,冥王星可算是這一條防禦帶的要塞,但也不意味著其他區域是不設防的。

  由於該區域特殊的結構,和矮行星質量較小的特點,帝國在妊神星、鳥神星、創神星和鬩神星四個矮行星上修建了規模最為宏大的航空基地,並部署了數以萬計的各式戰機與轟炸機。

  冥王星戰鬥失利後,當帝國部隊退回海王星周圍星域時,柯伊伯帶成為了遲緩敵人艦隊前進速度的關鍵,由於此處分佈著大量天體碎片,再加上帝國提前部署的虛空雷形成密集的雷場,大型戰艦難以行動和攻擊,因此柯伊伯帶爆發的戰鬥便主要以小型船隻和航空隊為主。

  根據記載,柯伊伯帶至少爆發了三次雙方各自投入萬架戰機參與的慘烈空戰,並誕生了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與王牌飛行員。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刺蝟”航空隊的故事。

  這是一支駐紮在創神星航空基地中的航空大隊,在部署時有42架戰機,他們全部是由剛剛從木星飛行學院畢業的年輕飛行員組成,甚至還被起了個半點也不威猛的外號——因為這個飛行大隊的成員在學院中大多數屬於“刺頭”的那種,因此被聚在一起扔到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