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誅董辦第一次動員會!


                 郭嘉真是年輕啊!

  看著畫面中的小青年,李裕心裡不由得發出一聲感慨。

  鏡頭緩緩轉動,參與開會的人也一一亮相。

  手持記事本和黑色中性筆的張文遠,捧著保溫杯的賈文和,燒雞將軍魏續,這次立下大功的成廉……基本上幷州軍的高層都在。

  最後鏡頭定格,呂布那高大的身影擠進了畫面中,跪坐在上首位置,會議正式開始。

  武松看看了看鏡頭的角度:

  “奉先兄長這是把相機固定在三腳架上了?”

  “對,以後開會也這樣錄製,當做會議記錄,文和先生說可以隨時覆盤,還能查缺補漏。”

  李裕嘴角一抽,就賈詡那腦子,還用得著會議記錄?

  他是怕以後有人反水,所以留下視頻證據吧?

  這傢伙真是事事都給自己留後路……李裕也沒點破,繼續看起了視頻。

  儘管初來乍到,但郭嘉一點都不慌亂,反而有些亢奮,他有些不太嫻熟的從煙盒中掏出一支菸點上,美滋滋的深吸一口,吞雲吐霧的說道:

  “我等聚在一起,又有另一個世界的神仙助力,殺董賊其實很容易。就算他防守再嚴,總防不過毒藥吧?還有文和先生提到的重金屬,神不知鬼不覺的就能把董賊幹掉,但是……”

  郭嘉雖然年輕,卻很有領導範兒,說完“但是”就停了下來。

  他不慌不忙從懷中摸出一個小布包,一層層打開,大家目不轉睛的盯了半天,才發現是一隻亮晶晶的菸灰缸。

  媽的,包那麼多布也不怕引起火災?

  李裕決定等會兒提醒呂布一下,免得五毒青年郭奉孝剛出仕就把自己燒了。

  笨拙的彈一彈菸灰,郭嘉接著說道:

  “我等行事,是奉天子之詔,順應天時,無需遮遮掩掩偷偷摸摸,而是要正大光明的殺,甚至當著袞袞諸公的面殺,只有如此,才能撥亂反正,才不會有新的董賊站出來!”

  《三國演義》中,郭嘉一直都是以奇謀著稱,這傢伙第一次在幷州軍發言,李裕以為他會出一個絕妙的奇謀脫穎而出閃亮登場。

  沒想到他沒提謀略,反而先給刺董計劃定了個調子。

  不暗殺,不下毒,而是在大庭廣眾之下,用正大光明的手段殺掉董卓,以此震懾諸公,接管朝堂,再以雷霆手段收攏西涼軍。

  郭嘉說的時候,幷州軍高層都露出了疑惑的表情,想辦法弄死董卓就行了,幹嘛非得選風險最大的方式呢?

  倒是賈詡的眼睛越來越明亮,顯然,郭嘉的話說到了他心坎裡。

  貂蟬不太懂這些,小聲問道:

  “先生,誅殺一個亂臣賊子而已,為何如此講究?”

  李裕笑著說出了答案:

  “為了正義。”

  刺殺董卓的劇情他已經看了好幾遍,原著中,呂布也是在大街上動的手,而不是在太師府或者皇宮內。

  正大光明動手,既能震懾董卓的同黨,同時也能防止別人冒領功勞,但最重要的,就是宣傳自己的正義性。

  要是偷偷下毒把董卓殺了,那回頭李儒再扶持董卓的兒子或者家人上位,第二個董卓不又站起來了嘛。

  人家甚至還有了合法性,畢竟董家“已歷二世”了嘛。

  就跟孫家霸佔江東,然後大言不慚的表示“已歷三世,民心歸附”一樣,只要霸佔得久了,殺掉所有反對的人,朝廷的江東就成了孫家的江東。

  李賢弟真是智慧過人……未來的國公爺秦瓊附和道:

  “此話真是一針見血,公開誅殺就是為了正義性,有了這個名義,才能否定董卓,繼而挖出其黨羽,一網打盡!”

  刺殺不是目的,否定對方的合法性才是。

  要是下毒慢慢殺掉董卓,或許會動盪一陣子,但只要西涼軍不倒,李儒等班底安然無恙,最終董家霸佔朝堂的局面還是會出現,甚至連董卓本人,也會被風光大葬,追封一堆頭銜。

  郭嘉定完調子,把煙放在菸灰缸上,坐正身體,朝賈詡拱了拱手:

  “嘉妄言,還請文和先生指正。”

  賈詡很認同的點點頭,擰開保溫杯抿了一小口新泡的碧螺春,這才慢吞吞跟大家詳細解釋了公開誅殺的必要性,肯定了郭嘉定下的調子。

  開這麼一個會議,既是為了讓郭嘉融入進來,同時也是為了提升大家思考的能力。

  張遼是未來進武廟的大才,自然不需要多提醒,很多彎彎繞他自己就能琢磨明白。

  但魏續成廉等人沒啥文化,成長到如今的地位也幾乎是靠蠻力,身為呂布最倚重的班底,得想方設法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

  所以賈詡講得很詳細,還舉了一些例子,不光成廉魏續等人聽懂了,連電腦前的小貂蟬也連連點頭,感覺學到了很多課本外的知識。

  賈詡說完,又喝了一口杯中的茶水。

  魏續眼皮活泛,趕緊提起李裕送的小黃鴨保溫壺,給領導杯裡續了點熱水,像極了辦公室新來的小年輕。

  等杯中的水重新加滿,賈詡看向了郭嘉:

  “不知奉孝對行動有無具體的謀劃?”

  大方向定了,接下來就該討論行動方案了。

  不過開始之前,賈詡同樣讓郭嘉先說,這能讓新同事更好更快的融入到團隊中,刷一波存在感,讓其他成員更容易接納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