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航顏方詡 作品

第二百六十五章,依託星港的大發展


                 降落到地面之後,顧航還專門與督造星港的負責人聊了一番。

  此人正是胡恪。

  顧航麾下現在最優秀的兩位科研人員,都出身自機械修會,分別是胡恪和武佳蓉。以修會的評級來看,他們二人都達到了‘引擎先知’的水準。

  顧航更加信任的人,當然是武佳蓉了。但也正因如此,她的身上肩負著更加重要的任務。她得時刻守在衛興城的研究所內,保護那不能為外人所知的黑箱。

  她所帶領的科研團隊,則需要為衛興城日漸龐大的生產體系,提供技術支持。

  而相對胡恪就沒有那麼忙了。

  他的上一個大課題,是在青谷地區搞農業生產指導和糧食種子基因優化。

  這對於他算是對口的工作,他是基因工程專精的。

  而除了青谷地區的農業建設之外,他還有一些在中央行省、中北行省沒有被遷徙人口的聚居地,建設集約型的無土立體栽培種植工廠的工作。

  這相關的技術,是顧航當初從表妹那裡買來的。

  客觀來講,胡恪的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以來的工作,為怒梟星的糧食發展,提供了很大的助力。

  與此同時,胡恪還是聯盟技術學院的教授,帶了不少學生。

  在課堂還在學習階段的且不說,那些有了一定水平的,則被他帶到了身邊,實際參與到了一些具體的課題研究工作上。

  在糧食生產的技術指導工作走上正軌之後,胡恪自己就逐漸抽身了出來,主要交給他的學生們來進行相關的技術處理。

  而他自己,則被顧航賦予了督建星港的工作。

  說實話,胡恪還並沒有受到顧航完全的信任,黑箱的秘密,肯定不會讓他接觸。

  但星港建設的特殊之處就在於,這不是一個黑箱造出來個星港,而是一整套的【藍圖】。

  其中當然也包括了幾臺黑箱,用於生產關鍵部件,或者是關鍵部件的量產母機。這部分,顧航仍舊是丟到了衛興城的研究所裡面去。但還有一些通用部件、結構的生產,還有各部分的組建工作,仍舊有很高的技術要求。

  純粹依靠技術工人們來處理,進度會很慢,而且很容易出問題。

  胡恪和他的團隊,就是來肩負起這部分的工作的。

  雖然,星港建造這當然不是他這個基因工程專精的人擅長的部分。但畢竟基礎能力擺在這裡,就算是沒有專精方面的加成,也比隨便抓個技術能力很差的人來負責要靠譜得多。

  而他也並沒有辜負顧航的期望。

  胡恪帶著顧總督,視察了一下星港的地面部分。

  這裡也是個大工地,但規模比軌道部分要大太多了。

  其中的重中之重,已經開始建設的第二條通往星港的磁力軌道。配合上軌道星港規模的逐步擴大,不斷新建立的磁力軌道將會讓目前只能算是勉勉強強開始運轉起來的星港,在貨物、人員的吞吐量上,不斷提升。

  整個情況還是比較喜人的。

  目前,制約星港建設速度的原因,主要有兩方面:核心部件的產能比較堪憂;適合太空作業的工程機數量嚴重不足。

  這兩個問題,都在努力進行攻克。

  星港核心構件目前還是非常依賴於從衛興城的實驗室裡製造出來(靠黑箱),再運輸到這裡,進行拼接組建。不過,相關的產業線已經開始在建設了。第一批星港部件量產工廠,已經在星港市附近立了起來,只等從衛興城運來設備,就可以投產。

  這間工廠只要投產,兩個月內,就可以將核心部件的需求,就地解決70%,星港的建設速度將會大幅度上升。

  至於第二個問題,太空作業的工程機,則主要靠衛興城的工業力量去解決。他們從為星港生產核心部件的工作中解放出來後,將會有更多的精力,可以放在建造更多太空工程機上。

  顧航聽得不住點頭。

  存在問題很正常,只要有解決辦法就好。

  視察過程中,有一位聯盟高官也匆匆到場了。

  那是雄崖行省的行省首長,拉法爾。

  作為東部三省中,最靠近西邊、也是最早被光復的行省,在拉法爾的帶領下,雄崖行省的發展計劃是最完整、最迅速的。

  這一方面取決於地理優勢、爭取到了星港建設在雄崖行省內的斯卡羅高地,另一方面,也是拉法爾這位首長確實很有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