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在熵增 作品

第16章 火雞歷史學家


                 “你說,這些石碑字跡模糊的原因是什麼?”許晨詢問丁教授,他不信他們沒有研究過這個問題。

  丁教授拿著相機拍照:“那原因可多了去了,每個石碑都不一樣,不過大多都是自然腐蝕的原因。”

  “自然腐蝕?”

  許晨看著地上的石碑,覺得沒那麼簡單,如果石碑能那麼容易被自然腐蝕,那還雕刻石碑幹什麼?立碑而不寫在書籍上不就是覺得刻在石碑的字更容易保存下來供後世瞻仰嗎?

  而且,許晨也看了這塊石碑,上面更細微的打磨紋路都沒有被自然腐蝕掉,更何況被銘刻的更深的文字本身?

  “不對吧?如果要腐蝕的話,也應該都腐蝕掉,你看這裡的紋路……”

  丁教授拍完照片,拿出了放大鏡看,聞言,咳嗽兩聲,就招呼他的學生:“李澤,我記得你最近學的就是腐蝕成因,給他解釋一下。”

  “好”李澤應了一聲,給許晨解釋瞭解釋。

  這不解釋還好,許晨越聽越是心驚,具體來說,考古界認為,但凡是文物,都可能遭到一種特殊腐蝕,其因素不同,成因也相當複雜,基本是多種腐蝕源共同作用,展現結果就是越古老的文物就越容易被腐蝕。

  比如這個石碑,可能就是苔類腐蝕,水蝕,風蝕與微生物腐蝕等共同的作用。

  初一聽,挺有道理,可許晨明白,絕對不是這個事兒,畢竟自己原來的世界就不會發生這個所謂的特殊腐蝕。

  他們的考古學更像是火雞裡面的科學家。

  在一個農場,有一群火雞,農場主每天十一點準時給他們餵食。火雞中一名科學家觀察這個現象已經快一年了,從無例外,它於是認為自己找到了宇宙中一條偉大的定律。在感恩節這天,它向全體火雞宣佈自己發現的這條偉大定律:每天上午十一點,就有食物降臨。但這天沒有食物降臨,而是等來了農場主的屠刀。

  他們可能將某條非自然干預的結果經過包裝,認為是自然結果,宛如火雞科學家發明的定理。

  如果許晨沒有見到過真相,他自認為也會為種種不合理的現象尋找各種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