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在熵增 作品

第18章 特殊腐蝕


                 許晨這邊也沒閒著,確認無法聯繫楊爺爺後,他藉助在歷史系的人脈,專門從考古系那邊給索要了教材,基本上就是一目十行的看,檢測上面在考古學可能存在的問題。

  不過除了特殊腐蝕,許晨還真是沒能發現其他的問題。

  並且這個世界對考古的投入遠比上一世的更大,特別是文物原貌復原上,不少黑科技,許晨看了都驚歎的知直呼離譜。

  比如某種基本與泥土溶在一起的竹簡,都可以直接把竹簡連泥土都挖出來,放儀器下掃描,復原上面的文字。

  至於文物販賣與交易,更是不發達,少有能聽說的文物販賣案件,因為但凡從地下挖出來的,很少有賣相好看的,但凡有能拿得出手的古董,九成都是偽造的。

  至於特殊腐蝕的原因,許晨看了看,確實邏輯融洽,就自己的知識儲備,研究下來根本沒有漏洞。

  不過在尋找特殊腐蝕的案例時,許晨似乎有所發現。

  “海左附口文化遺址內文物遭保管不善,部分文物遭到損毀。”

  一看時間,也不是最近的事情,這已經是兩年前發生的。

  裡面的內容也都是沒有及時處理文物,文物發掘出來,遭到自然氧化或受潮,溫度改變而被破壞。bookAbc.Cc

  許晨拿著地圖對照了一下,確認是大汶口文化遺址,上一世中大汶口文化遺址可是被極其妥善的被保管起來,根本就沒發生過這種事情。

  類似的新聞中,還有不少,許晨都一一對應在地圖上找到對應的位置,然後與自己腦海中的世界重合,比如馬家窯文化,雙槐樹文化等,時間跨度最長的有十年,幾乎每年都有這樣的事件,監督委都懶得查。

  因為這些文化遺址都是五千年上下的古人遺址,其中其實連個像樣的文物都沒有,大多都是快成化石的人類骸骨跟石器,陶器。

  只有一類人會對他們感興趣,那就是歷史學家。

  他們對人類來說沒有價值,但是在歷史學家眼中卻有其厚重的歷史價值,也只有他們能發揮出來這些歷史價值。

  沒人會把這些東西當成寶物一樣售賣的。

  這些新聞後續處理結果,許晨都也一個不落的看完了,基本上都有重重組織進行審查與認定,都確認是自然腐蝕,因為技術不達標,或歷史遺留原因導致的保存不當。

  許晨不這麼認為,他覺得這些都屬於“特殊腐蝕”而被損毀的文物,其中一定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