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夢郎君 作品

第104章 看不見的網(求訂閱)

83年港元危機爆發期間,恆隆銀行是唯一一家易主的銀行,但並不代表出問題的只有它一家。

當時被擠兌的銀行很多,其中大部分熬過來了,也有那麼幾家一蹶不振,只不過是暴雷的時間延後了一些而已,該來的還是會來。

84年,永安銀行傳出醜聞,總經理郭志匡挪用儲戶存款1000萬美元作為己用。

今年,該行再被爆出無法收回公司董事及部分高層的貸款,銀行資本出現負值。

得到消息的劉元昊指示道亨銀行與永安接洽,試探一下有無收購永安的可能。

無獨有偶,新鴻基銀行也傳出有意放盤的消息。

新鴻基銀行的前身是新鴻基財務,由馮景禧在70年成立,79年上市,82年3月升格為持牌銀行。

為了方便開展國際業務,新鴻基銀行先後於78年和80年引入法國百利達集團和美國美林證券各持股20作為策略性股東。

升格為持牌銀行後,新鴻基銀行在82年地產最高峰的時候斥資3億港幣相當於該行市值的七成購買總行大廈。

結果也不令人意外,在地產崩盤和港元危機中,新鴻基銀行遭遇擠兌,面臨資金不足和存款大量流失的雙重困難。

為了避免被清盤,馮景禧被迫同意讓出控股權給引入的兩家策略性股東。

今年5月,兩家股東都有意放盤,傳出消息要尋找買家。

道亨銀行又與新鴻基銀行開始接觸,進行試探性報價,一時間忙的飛起。

永安和新鴻基這兩家銀行雖然經營狀況不佳,但還沒到需要港府動用外匯儲備接盤的地步。

這倆在香江的銀行體系裡都只能算中小型銀行,資產不多,價格不會很高,所以有意向的不少,一時間成了兩個香餑餑。

興元投資劉元昊的辦公室,道亨銀行的負責人周大維來跟他彙報與兩家銀行接觸的情況。

“郭家並不想出售永安銀行的全部股份,不過至少會交出大半股權和控制權。有意永安銀行的基本都是華資,其中恒生銀行的收購意願最為強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