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夢郎君 作品

第203章 國商銀行暴雷

香江的銀行業自從85年接連出現問題,尤其是海外信託銀行被接管後,港府意識到必須要加強對銀行業的監管以防範風險。

 

86年香江立法局三讀通過了全新修訂的銀行業條例,規定對銀行資本充足比率和流動資產比率的限制,將資本充足比率從5提高到了8。

 

通過這份新修訂的條例,香江的金融業迅速提升到了國際領先水平,香江也因此成為了國際金融中心。

 

但經過了幾年平穩的發展後,香江的銀行業再一次被一顆大雷引爆。

 

88年,美國海關破獲了一宗販毒洗錢案件,牽扯出與國商銀行有所瓜葛。經過長達兩年半的調查,調查組發現國商銀行涉嫌軍火、毒品走私,洗黑錢以及商業詐騙,其中問題貸款的數目高達40億美元。

 

國商銀行的全稱是國際商業信貸銀行,大股東是阿聯酋的阿布扎比投資局,在盧森堡和開曼群島均有公司。全盛時期,國商銀行曾在全球72個國家設有分支機構。

 

香港國商銀行也是其附屬機構,在全港設有25間分行。

 

7月底,香江國商突然湧出25億港幣的無記錄債務。

 

財政司長翟克誠沒想到峰迴路轉,非常熱情的接待了他們的到來。

 

現在劉元昊直接出價20億,就相當於把是香江國商25億的無記錄債務全部甩給了港府。

 

不過他也沒想過財政司會直接同意,當年港府可是動用了30億外匯基金,如果20億就賣掉相當於直接虧損了10億。

 

接過資料,劉元昊轉手交給周大維,要他審核一下香江國商除了無記錄債務之外的壞賬。

 

周大維仔細查看了一遍資料,發現除了25億的無記錄債務,香江國商的壞賬加起來接近30億港幣,但香江國商的各種資產加起來也能值個20億港幣。

 

又過了一週,港府以國商銀行為外資銀行為由,宣佈不為香江國商擔保,不動用外匯基金接管。

 

前世港府接管海託銀行後,用了8年的時間苦心經營,才終於將海託銀行扭虧為盈,然後以44億港幣的價格將其出售。

 

國商事件爆發之初,港府為維護自身威望和穩定金融市場,一再強調該事件是源自海外的特殊事件,與本港無關,香江國商獨立運行,無需關門停業。

 

“我記得85年的時候港府接管了海外信託銀行,只要港府答應將這家銀行以20億港幣的價格賣給我,香江國商我立刻就可以接手。”

 

現在問題被曝出來了,不管真假,他們肯定要先觀望一段時間才會做最後的決定。

 

由於劉元昊表現並不積極,港府財政司並未將公關重點放在他身上,與華人銀行眉來眼去一番後很快放出香江國商有望出售的消息。

 

翟克誠一臉為難,他也知道劉元昊說的是實情,但這個價格太低,他也不敢答應。

 

“這個我自然清楚,如果港府願意擔保,前面幾家銀行只怕早就已經談妥了。”

 

他對著旁邊的官員示意了一下,

 

“把香江國商的資料拿給劉生。”

 

但是港府在對香江國商做出停業和臨時清盤的決定時,並沒有將原因向市民解釋清楚,也就導致了後續一系列的輿論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