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夢郎君 作品

第228章 引爆芬蘭

芬蘭首都赫爾辛基,當地最大的一家紙媒赫爾辛基新聞的首席記者安妮斯頓接到了一個電話。

 

電話中,對方自稱是芬蘭國民銀行的工作人員,給她提供了一條新聞線索:

 

德國央行持續提高基準利率,目前德國銀行的存款利率已經達到了5.5,部分商業銀行甚至達到了6。

 

而芬蘭銀行執行的基準利率僅有1.5。

 

最近很多市民前來銀行將手中的芬蘭馬克兌換成德國馬克,然後拿去存入德國的銀行。

 

敏銳的安妮斯頓意識到這條線索值得繼續挖下去,於是安排人開始進行深入瞭解。

 

在全球性的經營活動中,每個國家都會根據本國的經濟水平以及通脹預期來進行利率調整,以此來對本國的經濟進行調控。

 

但因為各國之間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會出現地區性的利率差。

 

對於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來說,利差並不算什麼新鮮事,通過利差來進行套利活動更是如吃飯喝水一般簡單。

 

但隔行如隔山,尤其是在資訊並不發達的90年代初,在金融從業者眼中再平常不過的套利交易,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了解的人並不多。

 

尤其是通過利差進行套利交易還需要考慮到一個匯率變動的問題,一旦匯差大於利差,套利交易反而可能得不償失。

 

所以鮮少有普通人採用利差套利來實現個人財富增值。

 

但芬蘭這次的情況又不一樣。

 

芬蘭馬克採取的是聯繫匯率制,聯繫的目標貨幣就是德國馬克。

 

在正常情況下,芬蘭馬克會隨著德國馬克的波動而波動,相互之間的匯率比價只允許在一個小範圍內浮動。

 

如果當市場的波動超出允許的範圍,芬蘭央行就會進行干預,來穩定匯價。

 

所以這裡面不存在匯差的問題。

 

在沒有匯差的情況下,通過利差來進行套利交易,那簡直就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瞭解清楚情況後,安妮斯頓很快就做了一期專題報道。怕被芬蘭政府找麻煩,她在專題報道中僅講述了事實,沒有對這種現象做出任何評價。

 

為了讓報道更有可信度,她還附上了對一部分已經開始進行利差套利操作的市民的採訪。

 

於是毫無懸念的,刊載了專題報道的這期報紙賣脫銷了。

 

原本赫爾辛基新聞每期40萬份左右的銷量,這一期直接加印到了60萬份仍然一報難求。

 

芬蘭總共不到500萬的人口,其中至少有60萬人看到了這份報道,所形成的輿論效果絕對是核彈級別的。

 

大部分芬蘭人雖然是第一次聽說利差套利這個名詞,但專題報道中的解釋他們一看就明白了,再仔細思考一番後,很多人恍然大悟。

 

原來把錢換成德國馬克存到德國的銀行,每年的收益要比存在國內高出44.5。

 

“老婆,記得明天去把我們存在銀行裡的錢都取出來換成德國馬克。”

 

“為什麼要這樣做,錢不是在銀行裡存的好好的嗎?”

 

“赫爾辛基新聞報上說了,德國銀行的利率已經漲到了5.5,比芬蘭的銀行利率要高出四個點,我們可以把錢取出來存到德國的銀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