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夢郎君 作品

第286章 新鮮血液

從91年開始,港府就出臺過平抑樓價、打擊炒賣的政策,後面幾年還一直在完善。到了94年初,這些措施主要包括:

地產公司內部認購佔比不得高於50%;樓花轉售須徵收2.75%釐印花稅;買房按揭由9成降至7成;提前贖回按揭貸款的罰金增至5萬港元或樓價的3%;500萬港幣以上的住宅按揭降至5成等等。

其中像大幅度提高首付比例,降低按揭成數的措施看上去很嚴厲,但總體來看,實際效果並不理想。

香江的房價已經猶如一匹脫韁的野馬,漲到了一個讓人望而生畏的地步。

其實香江市民都知道,高企的房價並不完全是靠炒家拉起來的。

首先港府每次拍賣官地,都會選擇在樓市正旺的時候,這本身就有帶頭炒高房價的嫌疑。

其次是地產商普遍認為政策管制不利於香江樓市的發展,有部分地產商甚至與銀行暗中勾結,陽奉陰違,擅自提高按揭成數,讓最嚴格的管控條例形同虛設。

最後才是炒家的存在將房價愈炒愈高,高到普通市民無法承受的地步。

香江是一個自由港,各項稅費收入是非常低的。

整個93年,港府的賣地以及因更改用途的補地費收入合計高達420億港幣,再加上與物業有關的其他稅收收入,如差餉、地稅、印花稅、地產公司利得稅等,差不多已經佔到港府總收入的70%。

港府希望的是“待高價而放盤”。對於投放官地進入市場,他們始終是一個矛盾心理。

大量增加土地供應,有利於平抑地價。但這樣港府的土地就賣不了高價,必然會減少財政收入。

所以對於港府只是一味的打擊炒賣行為,香江的輿論從94年初開始做出了嚴厲的抨擊。

“目前香江樓價的升幅,即使月收入數萬的中產家庭,也惟有望樓興嘆;同時樓價暴漲使貧富之差更為懸殊,置業安居對普羅大眾來說已漸成為‘神話’。為求香江穩定繁榮,遏制樓價有其必要,但要得其法,尋求治本之道。治本之道,應是大量增加土地供應及加建公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