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北 作品

第63章 范陽攻防戰(三)

 張飛肯定不會和手下解釋自己的謀劃,這兩萬人可得寶貝著用,儘量不要在守城中出現什麼損失。他還得靠著他們去攻取冀州呢。 

 呂氏兄弟得了張飛的頭盔非常興奮,火急火燎的去找王芬報功。 

 這也助漲了王芬輕敵的情緒,他認為昨天的狼狽完全是兵種剋制的太厲害,他不覺得昨天失利是他的錯。 

 要知道重騎兵在那個年代基本上就是神兵,沒什麼人能擋得住,他王芬擋不住不是很正常嗎? 

 得勝一回王芬心滿意足的收兵了,再不回去天就黑了,行軍多有不便。 

 朱靈在城牆上目睹了全過程,感到渾身發冷。 

 按理說主帥頭盔被擊落是一件很挫士氣的事,幽州兵現在的氣氛確實不怎麼活躍,卻也不見低落,就像往常一樣。 

 朱靈在兩軍對壘的時候才發現一個問題,這些幽州兵似乎沒什麼感情,也不存在士氣的問題,贏了不會多高興,輸了也不會多難過,猶如一潭死水,波瀾不驚。 

 這太恐怖了,是人就都會有感情,眼前這些幽州兵不太像人,更像是一臺機器,只知道服從命令的機器。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幽州兵都是如此,主要是這些士卒都是張飛和張合訓練的,他們深得王弋練兵的真傳,只要練不死,就往死裡練。兩人十分強調紀律,在這個拿人不當人的年代,這些士卒被他們訓練的或多或少都有些 心理問題。 

 與之相對的就是樂進,他從老家人裡面挑出來的三千士卒日子過的就很歡樂,軍營裡每天嘻嘻哈哈洋溢著歡快的氣氛。 

 不少人都和王弋說過這件事,希望王弋能出面訓斥一下樂進,約束好自己手下的士卒。 

 只是不知為何王弋從來沒有過問過,提到此事他總會流露出淡淡的哀傷。 

 太史慈就是提出意見的人之一,他和樂進沒有任何矛盾,甚至相當欽佩樂進。 

 他覺得樂進哪裡都好,勤勉肯幹、任勞任怨。 

 特別是初到幽州之時,他雖然身兼四職,可破敗的幽州能有什麼好運送的?那時候他的日子算是過得最清閒的。 

 樂進卻不同,整理戶籍、規劃田地,每天天還沒亮就起來辦公,天黑透了依舊挑燈核對資料,堪稱當時王弋手下最勤勉的人。 

 樂進管理士卒的方法太史慈卻不敢苟同,實在太散漫了,完全違背主公王弋的宗旨。 

 雖然沒有聚眾鬧事,但每天嘻嘻哈哈的像什麼樣子? 

 直到今天攻克平原,太史慈才明白樂進為什麼會這樣帶兵。 

 經過漫長的航行和周密的計劃,太史慈決定從入海口進入黃河直達平原。先將平原攻克,擋住任何可能入主冀州的人。 

 這個想法很簡單,實施起來卻很麻煩。王芬也不是傻子,為了防備進攻幽州時有人偷老家,在平原縣足足放了一萬人馬,三員將領。 

 因而太史慈做了非常詳盡的進攻計劃,包括強攻誘敵、半夜騷擾、糧草誘敵、挖地道偷襲、派兵威脅青州等等…… 

 樂進也很贊同太史慈的做法,甚至還一起商討了細節,補全了他的計劃。 

 然而打起來卻不是那麼回事兒了,只用了一個時辰,太史慈這面還沒將自己的士卒從船上卸下來,樂進那面便派人回報稱平原縣拿下來了。 

 這是什麼操作?太史慈不可思議的帶著兵馬進駐平原,樂進連戰鬥報告都寫好了。 

 太史慈看完戰鬥報告後發現只有一句話,末將率全軍三千人帶頭衝鋒,士卒勇烈不畏生死,平原立克。 

 一萬對三千?還是防守一方人多?立克? 

 太史慈當然不信,細問之後才瞭解到樂進攻下平原的真相。 

 不得不說樂進那句士卒勇烈不畏生死說的沒錯,樂進麾下那三千人根本不是什麼先鋒營,而是死士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