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北 作品

第73章 煩心事

 上到尊貴無比的帝王,下至沒有身份的農奴,如果問他們最終極的夢想是什麼?他們只會給出一個答案。 

 無憂無慮。 

 簡簡單單四個字,可無論你是身懷萬億的巨賈,還是權勢滔天的重臣,都沒有辦法做到無憂無慮。 

 原因只有一個,得到的越多便越想得到,掠奪的越多便越怕失去…… 

 王弋最近就有煩心事兒,因為治所的原因他已經和臣下們吵了不知道多少架了,甚至有人當著他的面演起了全武行。 

 漢朝和其他朝代可不一樣,往後的朝代文官注重的是修養,是文化,是底蘊。雖然聚眾鬥毆也是屢見不鮮,但打死人的不多。 

 漢朝要想當個文官可比武將難多了,最基本的條件就是必須得是智和政突出的六邊形戰士,不光是處理政務,打仗也得是一把好手。 

 虞翻就是一把好手,他幾乎擺平了所有和他爭論的人,無論是思想上還是物理上都被他擺平了。 

 不過幾乎就是幾乎,並不是全部,崔琰他就擺不平。 

 兩人在王弋面前已經交過幾次手了,聽說私下裡雙方還討教過劍術和槍術。 

 其實王弋只要強制下令停手也沒這麼多事,問題是他的選擇和這兩個人的選擇都不同,而且支持王弋的人幾乎沒有。 

 按理來說這個治所對王弋來說應該是國都一般的存在,是他目前的政治中心。 

 王弋卻並不怎麼重視這些,這才哪到哪?以後還要打下更多的地盤,還得搬。 

 他覺得安平國的治所信都就不錯,地理位置不遠不近剛剛好。 

 這個時代講究依山傍水,信都……唉……啥也木有。 

 虞翻建議定在鄴城,雖然鄴縣還沒收復,但不妨礙虞翻將那裡定為王弋的治所。 

 他的理由只有一個,那裡風水好。 

 就這麼一個扯淡的理由居然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就連荀攸都覺得很好。 

 崔琰就務實了許多,他認為鉅鹿郡的治所廮陶就很好,那裡不僅依山傍水,不論從政治、經濟、文化等等各種角度來說都是不錯的選擇。 

 而且鄴縣太危險,離司隸太近了,總不能一打開大門就直面敵人吧? 

 崔琰的支持者是以荀彧為首的一群民政大佬,搞笑的是崔琰的哥哥崔林對自己弟弟的選擇不屑一顧,他支持虞翻。 

 無奈之下這事兒只能暫時擱置,議事的時候就不能提,不然沒完沒了。 

 只能等這幫人私下辯論明白再說了,王弋對此沒有任何想法,他又不懂這些,瞎說淨是添亂。 

 當然這還不是王弋心煩的全部,華歆來了。 

 遇到從洛陽來的老熟人王弋十分高興,然而華歆卻不怎麼高興,他是帶著任務來的。 

 華歆和王弋講述了董卓的想法,王弋都傻了,怎麼最近被催婚催的這麼厲害?還有董白是誰? 

 也不能怪別人催婚,王弋算得上是大漢這個地面上最閃耀的那個王老五,不少世家都想和他聯姻,只是沒有門路罷了。 

 王弋不知道董白也很正常,董白算得上是大名鼎鼎卻被人知之甚少。 

 一個天真無邪的小姑娘被董卓高高捧起,又被王允狠狠摔下,除了死於192年以外幾乎沒留下什麼痕跡。 

 這事兒王弋肯定不能答應,來的要不是華歆,他刨了對方祖墳的心都有。 

 讓他認董卓當爺爺?瘋了吧?這是哪個白痴才能想出來的主意? 

 此時王弋並不知道哪個白痴叫李儒,而且在不久的將來會讓他在床上躺了半年,並且再次麻煩華老爺子前來保他狗命。 

 心煩的並不只是王弋,曹操現在也很煩,董卓將自己好兄弟鮑信的弟弟放了回來,並給自己帶了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