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北 作品

第119章 諸葛亮的建議

 以劉巴現在的能力來說,讓他搞經濟沒有任何問題,但是讓他參與政治鬥爭,他現在的閱歷還差了一些。 

 對於王弋面臨的問題他也沒什麼好辦法,畢竟他也是世家出身,來王弋這裡也不是為了天下百姓的。 

 而且之前的計策他說完就後悔了,計策是好計策,但針對性太強,人身安全很容易出現意外。 

 果然,王弋猶豫片刻問道:“子初的意思是……我要先殺雞儆猴嗎?” 

 王弋的眼神有些陰鷙,看得劉巴心驚肉跳,但他實在是回答不了這個問題。 

 這種話誰敢亂說啊,太得罪人了。 

 也不能怪王弋這麼想,他年前剛和荀彧定下了關於吏治的一些政策,轉頭劉巴就給他提了這麼一條建議,這不是擺明了要讓他對世家開刀嗎? 

 一時間場面陷入了尷尬,劉巴的眼神閃躲,沒了剛剛的從容淡定。 

 王弋見狀反應過來,知道自己是想岔了,隨即苦笑。 

 還是實力不允許啊,眼下這個世道危機重重卻也機遇遍地,若是那些世家沒有別的選擇,王弋想怎麼拿捏就怎麼拿捏。 

 就在這時,一旁一直在仔細聽的諸葛亮忽然說道:“主公,您似乎想岔了一件事。” 

 忽然聽到諸葛亮說話,兩人同時將目光移了過去。 

 王弋感到十分好奇,這孩子平時很少說話,大多數時間都在讀書,王弋也沒覺得十一歲的大佬能有什麼好主意。 

 然而事實證明大佬終歸是大佬,年齡根本不是問題,關鍵還是要看看待事物的眼光。 

 “主公,我不知道您為什麼會對世家有那麼大的敵意,但其實想要解決眼下問題並不難。”見到王弋投來質詢的目光,諸葛亮緩緩說道:“就像荀別駕因為勞累暈倒,他沒有精力去管自己的生活,最終累倒了。那些世家也是一樣的,他們或許並不是想要搞事,只是他們太閒了。” 

 諸葛亮沒有說出多高深的話,同樣也沒有多精妙的計策,但他卻直接說出了最簡單的解決辦法。 

 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王弋如同醍醐灌頂,一下子反應過來如今的局面究竟是怎麼回事。 

 因為前世學者們分析,導致大漢滅亡的根源在於世家土地兼併的原因,王弋對世家極度不信任。 

 在這種先入為主的意識下,他自動站在了世家的對立面上。而他麾下主要的人員也因為這個原因開始和世家產生對立,進而導致王弋勢力高層將一部分世家勢力排擠到了權力核心之外。 

 諸葛亮還沒有看到那麼遠,可是他卻看清楚了眼下局面的本質。 

 人不能太閒,太閒就會胡思亂想,需要讓他們忙起來。 

 諸葛亮的建議雖然稚嫩,但已經到了必須要議一議的地步。 

 王弋當即招來所有幕僚,就連在家休養的荀彧都被請了過來。 

 待人到齊,王弋先是將劉巴介紹給了諸人,然後又說出了諸葛亮的建議,詢問謀士們的看法。 

 這種場合第一個發言的必須是荀彧,他詫異的看了少年諸葛亮一眼,隨即說道:“諸葛書佐的建議非常中肯,如今主公麾下人才眾多,同時閒人也不少,確實應該讓他們忙起來。春耕在即,現在不太適合大興土木。趁著這個時間我們可以好好規劃一下冀州的水利問題,等春耕結束主公便可以徵發徭役了。” 

 荀彧的建議很中肯,種地是這個時代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職業,興修水利能灌溉更多的土地,滋養更多的良田。 

 而且興修水利需要龐大的人力,到時候會產生大量的工作,如此一來那些閒著的官員們就有很多事情要做了。 

 可荀彧只是解決了偷懶官員的問題,世家卻依舊沒有得到分工。 

 “主公,臣有一策。”辛毗見荀彧說完,緊接著說出了自己的建議:“主公,冀州各個世家紮根已久,關係盤根錯節,到時收糧的計策必然會被他們破壞。臣以為我等應該加大對外來世家的重視,從而達到削弱他們的目的。” 

 辛毗對劉巴的計劃很感興趣,他本人屬於王弋第一、家族第二的類型,在不損傷王弋的基礎上為自己家族謀取一些好處是理所當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