邙山之北 作品

第132章 染血的洛陽(七)

 嘭! 

 曹操一腳踢翻面前的几案,對著手下文武咆哮:“我麾下賢士數百,良將千員,卻沒人能給我一個合理的方案嗎?要你們何用!” 

 下首的文武們默無作聲,默默承受著來自曹操的怒火。 

 這不能怪曹操發這麼大脾氣,春汛來襲,平陰城已經沒了,眼瞅著河水就要到洛陽了。曹操真的救人也不是,不救人也不是。 

 平陰能剩下來的百姓總共也就數千,犯不上為此大動干戈。況且大災之後必有大疫,現在洛陽的傷寒還沒解決,再放災民進來必然雪上加霜。 

 可不救的話名聲也就完了,要是這些人跑到其他地方一宣揚,很影響他未來的治理。 

 其實應對眼下的局面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放棄平陰,直接將那些災民滅口。曹操不清楚這一點嗎?他當然清楚。可這種話他不能說出口,必須有個以後能背鍋的人。 

 問題是能想到滅口的人同樣明白這種話不能輕易說,現在局勢不明,哪方勢力能最終問鼎還不清楚,遺臭萬年不是不可能。 

 曹操有點想念程昱,程昱就沒有道德方面的顧忌,一切以利益最大化優先。 

 可現在程昱不在,無奈之下,曹操只能將目光定格在荀諶身上。 

 荀諶見狀一陣頭大,這種事是能隨便說的嗎?說出去荀家積累的名聲還要不要了? 

 不過看到曹操那副神色,不說些什麼肯定是不行的。於是荀諶想了想說道:“主公,我們可以在城西北設營,我們以糧草不足為由,不放他們入城即可。” 

 這可不是一個好計策,一旦實施,對於百姓來說不過是多活兩天少活兩天的問題。但這個計策能解決曹操的問題,洛陽沒有糧食,難民唯一能去的地方只有就近的谷城縣和河南縣,到時候曹操的問題就成了劉辯的問題。 

 壁虎斷尾,壯士斷腕。 

 曹操解決不了天下人的問題,至少目前解決不了。該下狠手的時候下狠手他還是清楚的。 

 “誰來負責此事?”曹操目光如炬,希望有個冤大頭站出來犧牲自己。 

 可這個冤大頭依舊沒人願意當,不是沒人願意為曹操效死,關鍵是辦了這件事以後,活著還不如去死。 

 曹操也知道這不是個好差事,關鍵時刻也只能拿自己兄弟來擋槍了。 

 他的目光移向了夏侯惇,夏侯惇可是和曹操從小一起光屁股玩兒到大的,自然明白大哥是什麼意思,只得準備起身應下此事。 

 可就在這時候,陳群忽然說道:“主公,滿朝文武皆應為大漢子民出力,為何一定要主公您麾下屬官前去?” 

 陳群的話一說完,不少人臉上都變了顏色。陳群的意思很明顯,那就是這種耗費名聲的事就交給那些只吃飯不幹活的朝廷官員就好,沒必要髒了自己的手。 

 很多人都知道這麼做對曹操有利,但同時也有很大的弊端。陳群的做法已經不是上官委任難題這麼簡單了,而是實打實的政治傾軋。 

 不想髒了自己的手,就將髒活交給其他派系,他曹操想幹什麼?洛陽沒有皇帝了,就輪到他曹操說了算嗎? 

 其實洛陽就是曹操說了算,可很多人都看不起曹操,這裡面有兩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曹操的身份原因。要是曹操不叫曹操,而是叫夏侯操,那看得起他的人就多了。 

 第二則是曹操的志向。他一心想要匡扶漢室,這就給了那些人一個錯覺,他們認為曹操是可以憑藉家室和背景欺壓的,曹操會在他們制定的規則中和他們博弈,曹操也會遵守這個規則。 

 長久的官宦生涯讓在洛陽為官的很多人自命高人一等,他們這些高雅的文人不屑於和粗鄙的武夫為伍。 

 可惜他們不知道曹操不是粗鄙的武夫,他更喜歡成為規則的制定者而不是服從者。 

 “長文覺得何人可當此任?”曹操垂下了眼簾,他不想讓手下人看到自己的野心。 

 陳群是什麼人,馬上就拋出了一個非常合適的人選:“主公,您覺得王子服如何?”